金砖银行初始核定资本是1000亿美元,初始认缴资本是500亿美元并由各创始成员国均摊。上个世纪成立的世界银行与亚洲开发银行,初始资本分别是100亿美元和10亿美元。
问:我能去金砖银行存钱吗?
答:存钱、存金砖都不行!
天下不是所有的银行都能存钱,比如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和世界银行,就都不行。中国人民银行是货币政策制定机构,属于中央政府的组成部分。国家开发银行是国务院直属的政策性银行,主要为基础设施和支柱产业提供政策性融资。世界银行是国际扶贫机构,主要为发展中国家的减贫工作提供贷款。
能存钱的银行是开展零售银行业务的商业银行,比如中国工商银行。但如果在海外,即便当地有中国工商银行的分支机构,您也未必能在那里存款,因为工行在海外可能只开展批发银行业务,比如只为企业提供进出口贸易方面的金融服务。
金砖银行的性质类似于世界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宗旨是支持金砖国家及其他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初始资金来源于创始成员国,未来增资则依靠金融市场或成员国政府,不会向老百姓吸纳储蓄资金。
问:为什么要成立金砖银行?
答: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和经济危机肇始于发达国家,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应运而生,体现了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整体崛起,成为重塑后危机时代世界格局的重要积极变量。
世界银行是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组成部分,话语权长期被美欧等西方国家把持。从创立至今,历任世行行长一直由美国人担任。并且,世界银行因官僚作风严重导致项目运行迟缓,以及贷款附带政治条件而饱受发展中国家诟病。
金砖银行与世界银行的最大不同体现在民主原则上,即五个国家拥有相等的权利。中国和俄罗斯曾一度有望成为金砖银行的主要出资国,但考虑到平等的多边合作理念,金砖银行的出资结构最终选择等额均摊,而且总部选址、行长人选、理事会和董事会主席人选兼顾各创始成员国的诉求。
金砖银行也将为发展中经济体提供更灵活、便利的融资条件,弥补基建融资缺口。世行行长金墉曾表示,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投资每年有超过1万亿的资金需求,但世行加上所有渠道的资金总额大约仅有1500亿美元。
声音
西方媒体怎么看金砖银行?
对于金砖国家计划成立银行的消息,西方媒体一直保持密切关注。在承认此举有助于填补发展中国家发展资金缺口的同时,它们认为,这将冲击素来由西方国家掌控的全球金融格局。
成立时机成熟
英国广播公司(BBC)在一篇名为《金砖国家:建立一个新开发银行》的文章中说,金砖银行的主要作用是“为金砖国家和其他新兴经济体、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和其他可持续发展项目调动资源”。
“因此,它不仅为了金砖国家的自身利益,也能让其他国家受益,”报道说。
报道说,虽然现有开发银行同样贷款帮助一些国家建立电站、码头等基础设施,但目前的贷款额度和实际需求之间存在巨大缺口。
世界银行在网站上说:“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这一缺口预计为1万亿美元,而且随着这些国家发展,它们对基础设施的需求会继续上升。”
报道说,仅靠现有开发银行无法填补资金缺口,因此,包括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施蒂格利茨在内的3名经济学家认为,成立金砖银行的“时机已经到来”。
此外,这3名经济学家还认为,造成2008年金融危机的一个因素就是新兴国家的资金投资到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成立金砖银行,发展中国家辛苦赚到的积蓄可以用于更具生产性的用途,而不是推高发达国家的房地产泡沫。金砖银行在世界经济再平衡方面能够发挥有力的作用。
寻求更多发言权
路透社15日报道,金砖国家领导人自2009年首次正式会晤以来,一直寻求在二战后由西方国家创建的全球金融秩序中获得更多发言权。这次成立金砖银行是金砖国家首次取得重大进展,反映出金砖集团的影响力不断增强。
法新社15日在报道中说,金砖银行将成为世界银行的对手,而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则相当于一个小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BBC报道,世界银行在发放贷款时往往会附加有争议的条款,批评人士认为,这些条款侵犯了贷款国的主权。此外,发展中国家一直抱怨,世界银行和IMF由西方国家掌控,现有的投票机制让西方国家拥有很大的话语权,比如世界银行行长通常由美国人担任,而IMF总裁则来自欧洲国家。
对于金砖集团决定成立金砖银行,BBC商业记者凯蒂·沃森分析说,虽然金砖国家之间存在政治和经济分歧,但这些国家有一点看法一致,即富裕国家在世界银行和IMF等机构中拥有太多的权力。
沃森认为,巴西总统迪尔玛·罗塞夫的发言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罗塞夫说,金砖国家拥有带来积极变化的力量,这种变化会更加公正和公平。
促进金砖集团联合
法新社报道,专家认为,成立金砖银行和建立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安排为金砖集团成为一个正式组织打下了根基。
英国《金融时报》14日在名为《金砖集团拟重建国际秩序很难》的社评中说,金砖集团的目标远不止只想成为一个反西方的宣传阵地。虽然仍面临诸多挑战,但金砖银行使得金砖集团间合作上升到全新层次,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社评说,金砖银行不仅计划扮演一个被迫切需要的角色,向迅速增长的新兴经济体提供发展融资,它还意图在这一过程中向世界呈现另一种发展愿景。参与金砖银行前期筹备工作的专家们表示,富裕国家宣扬自身价值观的做法,以及世界银行对贷款附加条件的官僚做法,都将被摒弃。张伟
什么是应急储备安排
问:何为应急储备安排?
答:简言之,如果说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相当于新兴市场的世界银行,那么应急储备安排则相当于新兴市场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与IMF的功能类似,应急储备安排将扮演最后贷款人的角色,在成员国出现国际收支困难,如无法偿还外债时,其他成员国向其提供流动性支持。
与IMF不同的是,应急储备安排的建立并不意味着国际储备的直接转移,只有在有关国家提出申请并满足一定条件时,其他成员国才通过货币互换提供资金。
问:应急储备安排资金规模多大?
答:根据金砖五国签署的协议,应急储备安排的初始资金规模为1000亿美元。各国最大互换金额为中国410亿美元,巴西、印度和俄罗斯各180亿美元,南非50亿美元。
相比之下,IMF的资金池有7557亿美元,其中中国份额约占300亿美元,巴西约占135亿美元,印度约占184亿美元,俄罗斯约占189亿美元,南非约占59亿美元。
问:应急储备安排起什么作用?
答:如今在履行全球金融稳定器这个职能时,IMF逐渐显得力不从心,而应急储备安排则为全球金融安全网增加了新的层次,日后有望成为发展中经济体的金融防火墙,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应对外部冲击,将对促进全球金融稳定发挥重要作用。
根据IMF在2010年达成的改革方案,IMF约6%的份额将向有活力的新兴市场和代表性不足的发展中国家转移。但由于美国国会迟迟不予通过,导致改革被迫搁置。
从根本上看,美国阻挠IMF改革,是因为不愿意看到和促成新兴经济体影响力上升。而IMF改革得不到落实,将影响到IMF增资扩容,导致IMF没有足够火力对抗危机,不利于全球金融稳定。在美国逐渐退出货币宽松政策的背景下,许多新兴经济体需要一个金融防火墙以缓解国际资本流动对本国经济的冲击。
(本版图文均据新华社)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