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煤集团(2x135MW煤矸石)发电公司
全国第一个数字化矿井刘庄煤矿全景
三、人才之道:把人才当财富
对国投煤炭来讲,最重要的,就是人才。
创业艰难,国投煤炭的项目经理抛家舍业,为使亏损企业扭转局面,睡脏工棚、吃方便面,千方百计搞生产,最终使企业盈利;直面生死考验——因推动阳光工程得罪既得利益者,被困房中;面对地方“黑恶势力”阻挠,死守煤矿,寸煤不让;面对洪水,不顾个人安危,与员工一起全力保护国有资产,自掏腰包慰问合作方。
这就是国投煤炭的项目经理队伍。
国投煤炭把每一个人都当成自己的兄弟姐妹,把他们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在国投煤炭投资公司中,农民合同工和协议工加入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的民心工程;工作表现优秀的职工家属由临时工转为企业内部合同工;有农民合同工成长为综掘队队长,取得成绩后得到轿车的奖励;企业关心职工婚恋、子女就业,真心实意地为职工排忧解难。所有这些,让人真实感觉到“以人为本”的内涵。
最为宝贵的是,国投煤炭有一条大家都能看得见的职业生涯发展通道,给予了每个人实现理想的希望。
重真才实学,不拘一格使用人才。一位“中学毕业当过兵、下井当起采掘工、多个岗位都出力、样样工作拿得起”的农民工一步步在国投煤炭成长、成熟,靠“虽然学历不高,但学习能力很高;虽然条件不是很好,但潜在价值很好”的实力,被任命为总经理,成为国投煤炭公司激励每一位员工的鲜活榜样。
重科学,以效率促进人力资本结构优化。精简机关人员,不是单纯为减人降成本,而是为实现精干、高效管理的目的。这也是国投煤炭包括旗下各投资公司的统一特色。对资源耗尽企业的员工,尤其是在企业文化熏陶下成熟起来的员工,视为国投煤炭再投资的重要人力资本,倍加珍惜,科学安置。
重创新,转变人力资本培养模式。国投煤炭积极开展校企合作,选拔中青年管理与技术人员培训;组织专项培训班,拓宽视野;向教育管理部门申请开办煤炭系统的职业技术学院、技工实操培训基地等。
重跟踪,讲求学习培训的实际作用。国投煤炭的管理层高度重视学习培训的有效性。他们指出:安全培训要抓的是效果。培训任务绝不是为了发一个证书。培训后还会不会再违章、会不会出责任事故?不关心这个,培训还有什么意义?所以要跟踪、追踪,找后账:最近一次培训是什么时候?培训的老师是谁?谁签发的合格证?要去追究这个人的责任!同时,作为培训师要去分析,培训后什么人还是不断地违章?培训效果为什么没有发挥出来?要做到心知肚明才能改进与提高。
因各种原因离开国投煤炭的人,在外却大受欢迎,可以免培训、考试直接上岗。“育人成材就是国投煤炭对职工的爱。只要你来过国投,我就要对你负责。”面对“挖角者”,国投煤炭的公司领导依然这样自信地说。“要把企业做好,就要对员工负责。我们告诉员工,公司会让他们有机会调整自己的生活,找到合适的坐标,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这才是企业。”
国投煤炭到底是什么样的企业?用国投煤炭一位老领导的话来诠释:“1995年公司成立时就明确一条,不把公司搞成传统意义上的煤炭企业。要按《公司法》、按现代企业制度来规范运营。他们有资源,我们有资金,大家利用各自所占有的不同资源,实现合作双赢。”
这就是在煤炭行业,不一样的国投煤炭。
注:本文中所指国投新集、国投大同、国投昔阳、国投郑州能源、国投新登水泥、山东滕州曹煤公司等均为国投煤炭投资的控股投资企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