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朱祝何
最近一段时间,由于国内消费政策调整、企业公布品牌销售数据等消息,奢侈品再次成为媒体及公众热议的话题。
近日,财政部发布公告对海南离岛免税购物政策进行调整,每人每次免税购物限额由5000元提高至8000元,业界预计此举利于刺激国内奢侈品消费;11月8日,财富品质研究院发布的《2012中国奢侈品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消费者明显提升了对中国未来奢侈品牌前景的信心,但中国本土奢侈品牌仍然任重道远;与此同时,法国著名时尚奢侈品品牌爱马仕公布的今年销量预估数据显示,公司自创建以来销售业绩将首次突破30亿欧元大关,中国市场表现抢眼。
汇丰银行一份新报告显示,现在世界大约四分之—奢侈品的买家是中国消费者。与国内消费者在国外火爆抢购奢侈品相比,中国本土奢侈品市场表现整体低迷。业内人士分析指出,中国奢侈品产业刚刚起步,需要依靠独特技能工艺与品牌历史文化等有利条件,培育本土奢侈品牌,把奢侈品消费“肥水”留在国内。
奢侈品消费和外部环境政策密切相关。财政部近日调整海南离岛免税政策部分内容,11月1日开始实施,将离岛旅客每人每次免税购物限额从5000元调整为8000元。同时,免税商品品种扩大至21种。
业内人士表示,此次政策调整,海南离岛免税品年销售额预计大幅提高,尤其会促进高价商品包括奢侈品的销售。对外经贸大学奢侈品研究中心首席顾问赵忠秀分析指出,推出离岛免税购物政策,能够凸显海南作为国际旅游岛的定位。同时,政策将成为中国奢侈品市场发展的基石,具有里程碑意义。
据统计,从三亚免税店10月31日与11月1日同时段的销售对比情况看,政策调整后销售商品总件数增长95.3%,香水、化妆品类商品销售件数增长113%。例如,定价近8000元的某品牌手表,平时每天销售一两块,1日上午开始营业1小时之内就销售了十几块。
奢侈品专家、财富品质研究院院长周婷表示,免税政策放宽,从政策调整层面讲,对于奢侈品消费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但从整个国内奢侈品市场看,要想真正促进奢侈品消费,还离得较远。除需进一步调整相关消费政策外,还需不断完善高端服务业配套环境,吸引核心奢侈品消费者。
财富品质研究院调研发现,中国化,正以前所未有的势头成为奢侈品行业关键词。奢侈品深度中国化,包括品牌中国化、设计中国化、生产中国化、流通中国化、服务中国化以及团队中国化等。品牌中国化,指国际奢侈品牌收购中国品牌或者与中国品牌联姻,或者推出具有中国元素的子品牌或新品牌国际奢侈品。
《报告》列出了中国最具潜力的十大奢侈品牌榜,其中,茅台酒、上海滩、法兰瓷、水井坊等知名品牌赫然在列。周婷说,这个榜单里,有个很有趣的现象,像上海滩、水井坊等,都是中国本土出来的品牌,但均被国外奢侈品牌收购,然后做大做强了,这是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
业内人士认为,上海滩的成功,除了依靠“中国概念”风格产品吸引全球目光,更多的是因其遵循了奢侈品品牌运作的法则。收购上海滩时,历峰集团已有一套基本的品牌经营思路,即在概念上必须既中国又全球。收购后,历峰对其进行从外到内的改造,涉及消费者研究、战略制定、品牌定位、风格定位、文化内涵、店面风格与陈列等多个方面,尤其是产品线规划、衍生品开发以及定期发布等,均按照顶尖品牌的“游戏规则”一步步展开。
《报告》显示,关于“中国有望产生本土奢侈品牌的有利条件”的调研,2012年出现了全新变化。“独特的技能与工艺”以23%的得票率位列第一,成为中国本土奢侈品牌最可依赖的有利条件;其次是“悠久的品牌历史与文化”,占20%。其实,这两点在很多层面是一个概念,历史和文化一定程度上都体现在独特的技能与工艺上,比如中国传统瓷器。而“中国庞大的市场消费基础”从去年31%的最高得票率降到18%,位列第三。
在国内,很多奢侈品是用于送礼和社交,其最大的市场消费力来自于社交心理,这恰恰也让很多人在境外购物和在境内购物有着不同的消费心理。在中国礼品协会秘书长邓波看来,国内对于奢侈品消费往往存在认识误区,将奢侈品与腐败等贬义词挂钩,常常只代表昂贵、铺张浪费。事实上,奢侈品的真正内涵不在于物质,而在于蕴藏其中的精神和文化。
“现在没有形成,中国本土刚刚开始,今年开始出现一些结构性变化。”谈到中国奢侈品产业,周婷说,如果真正产生中国本土奢侈品牌,以现在的状态来讲,短期内可能没有那么快,是一个需要打造、培育的过程。如果一个奢侈品牌能够获得较高国际知名度、销量达到一定程度、销售网络铺设全球以及消费者认同,代表着品牌进入成熟、稳定发展阶段。
(来源: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