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保险业从2011年开始的这一轮深度调整,对市场的各类主体而言都是刻骨铭心的。尽管如此,行业改革大势、政策环境、市场机遇等也描绘出了保险业未来美好的发展蓝图。11月21日,在“第十届中国财经风云榜·保险业战略发展峰会”上,众多保险精英们对此毫不怀疑。
营销变革大势
令人遗憾的是,人才队伍不是向着人才的高端方向发展,而是往人才结构的低端发展
来自保监会的数据显示:10年来,全国保费收入年均增长18.7%,已经成为全球最重要的新兴保险大国,保险业在国内外金融保险市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不断提高。保险公司法人机构162家,比2002年增加123家;保险公司总资产达到6.9万亿元,是2002年的10倍。
这是过去十年的辉煌,但对于当前所面临的问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院长王稳便直言,最大的冲击是投资问题,另一方面则是深层次的制度研究,即多年来的营销体制的变革,这需要一个艰难的转型过程。
“实际上,大家并没有预料到保险业特别是寿险业的发展会进行这么深度的调整,因为寿险业的增长与GDP的增长有一个弹性,一般来讲,GDP增长10%,寿险业会增长大约20%,目前中国经济增长虽然也在调整,但中国经济增速仍然保持一个很好的状态,寿险业最近一段时间,特别是有些公司调整的幅度比较大,甚至出现了负增长。这其中也是因为用了一些猛药,比如营销体制的转型、银保制度的调整等。明年肯定还是要继续转型,要在渠道方面进行创新和变革,调整得越快会越好。”王稳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说。
中国保监会保险中介监管部副主任赵庆晗在当日的峰会上指出,目前保险营销队伍已达370万人,这支队伍的保费贡献相当大,但产能却在逐年下降,结构也在发生变化,令人遗憾的是,其不是向着人才的高端方向发展,而是往人才结构的低端发展。此外,保险代理机构数量繁多,经营不规范,风险管控能力弱,服务能力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一批小、散、乱、差的代理机构急需向专业化、规模化转型。
据其介绍,未来监管部门将按照“营销队伍职业化、兼业代理专业化、专业代理规模化”来推进保险中介市场的持续发展。这其中,首先就是要积极稳妥推进营销体制改革,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改变保险营销管理粗放、队伍不稳、数量不高的现状,提升队伍素质。用5年左右的时间,使新模式、新渠道的市场比重有较大幅度提升。用更长一段时间构成基本保障健全、合法合规、渠道多元、充满活力的保险营销新体制,造就一支品行良好、素质较高、可持续发展的营销队伍。
“下一步,监管部门将引导资本实力强的保险代理公司积极开展寿险业务,变革保险营销体制改革,与整个保险市场结构相匹配。同时,支持代理公司兼并重组,上市融资,集团化发展,在集团内部形成资源互补,提升经营服务能力。”赵庆晗说。据其介绍,目前已有2家保险中介集团成立,还有一些也正在申请中。
把握政策机遇
可以说,大病保险新政策是真正让保险行业走上了更高的历史舞台,或者是拥有了一个更高的行业地位
在11月21日的峰会上,与会业内人士热议今年8月底国家发改委、卫生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民政部、中国保监会联合推出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新政策。
“这个大病保险,我认为意义并不在于六部委出台文件带给我们多少保费的增长和利润,而是应该看到,大病保险至少提供了寿险行业真正参与到社会管理、参与到一个居民生老病死的机会,我觉得这是对行业意义非常深远的,它不仅是带来了一点的保费。所以,这其实是保险行业在更高和上层建筑上解决的一个问题。保险在国民经济和在这个国家中,对人民到底要做什么?要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可以说,大病保险新政策是真正让保险行业走上了更高的历史舞台,或者是拥有了一个更高的行业地位。”光大永明人寿董事会秘书李高峰表示。
据本报记者了解,2011年,光大永明人寿参与了天津市基本医疗保险意外伤害附加保险制度的研究课题(以下简称“天津医保意外险”)并付诸实施承接了针对城镇职工的业务。该险种保障人群为天津市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人员,共近800万人。参保人每人每年15元保费,从城镇职工大额医疗费救助基金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贴中筹集,个人不再交费。
峰会间隙,李高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透露称,他们目前已开始跟天津市政府在沟通关于承接大病医保的事宜,会在原有意外险的基础上增加一些保障。
在王稳看来,大病保险新政无论对我国保险市场的发展还是中国医保体系的改革都将产生巨大影响。针对有声音认为“保险公司参与医保,会使医保资金流失”,王稳对此并不认同,他更引述马克思《资本论》中的一段话称:专业化的分工,政府和企业的分工,政府做自己的事情,企业做自己的事情,这是一切经济学概念的概念。
目前,各地的试点方案差别较大,模式多样,由于是自负盈亏,保险公司也对此有所顾虑。合众人寿市场部总经理高军便呼吁,“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这个事,最好能先出一个标准,国家定一个比例,以后要参与,你做得了就跟进,做不了就做不了。”
俯视“走出去”大潮
国有企业今年在海外的投资金额可能会超过1000亿美元,但这些海外资产拥有保险保障的比例却是个位数,大量的国有资产在海外处在“裸奔”状态
就外资保险公司而言,这一年,外资产险显然获得了政策的垂青。交强险正式对外资保险公司开放,成为一大利好。
美亚财险北京分公司总经理于璐巍在前述峰会间隙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关于交强险,他们还处于学习、借鉴和准备的阶段。未来车险业务将是重中之重,此外,他们还将更多服务于中国企业“走出去”,以及在中小企业领域深度开发。
“曾有一位商务部领导给我们介绍过一个数字,中国180多家副部级的国有企业现在在海外的资产比例是13%,在‘十二五’期间,中央鼓励这些企业将这一比例从13%提高到50%。还有一个数字令我比较震惊,国有企业今年在海外的投资金额可能会超过1000亿美元,但这些海外资产拥有保险保障的比例却是个位数,大量的国有资产在海外处在‘裸奔’状态。从全球的保险市场上获得的补偿和我们面临的风险相比可以说是微不足道。”于璐巍说。
以华为为例,其在海外属于华为的员工超过10万人,于璐巍认为,这其中存在巨大的保险需求,但还没有中国保险企业能够给它在50多个国家和市场提供比较全面的风险解决方案。而关于中国保险公司自身为何难以“走出去”,普遍认为的原因是:需先练内功、对国际市场不熟悉、缺少一个在全球市场能给股东带来价值的管理团队等。
“我有一个突出的感受,如果我们去海外市场开疆拓土,确实需要一批懂得国际市场,有国际市场开拓能力的人才。如果我们保险企业的管理者们已经有这样的雄心壮志,去把自己的企业发展成不光是国家级、地区级的,而是世界级的企业,我们一定也要努力尝试,在全球这样一个赛场,和世界顶尖的保险公司和金融公司同台竞技,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一定会有保险界的华为和联想出现。”于璐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