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常务副省长肖志恒在2012中欧行政改革论坛上发言 中国经济网记者李晶晶/摄
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4日讯 以“中欧公共治理新挑战与行政改革”为主题的2012中欧行政改革论坛于近日在北京召开,广东省常务副省长肖志恒在会上表示,确实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是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的关键,也是政府破除体制利益格局,加快职能转变的自我革命。
肖志恒表示,广东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所取得的成就主要得益于市场取向的改革所形成的体制竞争力。近年来,随着广东经济社会进一步转型,深层次的体制机制矛盾日益凸显。为争创体制新优势,广东省首先在深圳和佛山进行了大规模的试点,试点成功后,又向三十个县市区扩大。通过改革,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降低了行政成本,提升了服务水平,方便了基层和群众办事。但同时也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由于大部门管理的事务过多,政府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成为社会矛盾的焦点。
他指出,近年来广东省坚持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按照小政府,大社会,好市场的要求,以行政审批体制改革为突破口,以减政放权为核心点,坚持职能优化,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在改革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一是在审批事项上求少,最大限度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他说,市场和社会的活力不是管出来的,更不是审批出来的,而是通过充分而有序的竞争激发出来的。过去政府管得过多,过大,管了很多不该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情,特别是对公民、市场和企业自主决定的事项,也设置门槛由政府部门来审批。既限制了甚至窒息了市场和社会的活力,也造成了很多矛盾和问题。
今年夏天,肖志恒率队到法国瑞典、芬兰考察公共服务管理,这三个国家都没有设置行政审批,主要是依法对社会事务进行监管。肖志恒称很受启发,深切地感受到确实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是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的关键,也是政府破除体制利益格局,加快职能转变的自我革命。
肖志恒介绍说,广东省成立了转变政府职能咨询委员会,对以往保留新增的120项事项进行了清理,凡是由市场调节的事项政府不再实施审批,凡是可以采取间接监管达到的事项一律取消审批。目前已经公布取消调整和下放省级事权范围内的383项。经国务院批复同意,在广东省行政区域内停止实施下放的国家范围的100项。此外,还在一些地市先行先试开展登记制度改革。经工商系统取消了180多项前置审批,极大地激发了市场和社会活力。
二是在管理方式上求新,最大限度促进依法行政。在新一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变重审批轻监管为宽准入严监管,推动政府管理方式,由事先审批为主向事中、事后依法监管为主转变。
三是在运行机制上求活,最大限度提高行政效率。强化市场运行机制,强化征税登记机制,强化权力运行监督机制,以及在职能转变上求好,最大限度提升服务水平。
肖志恒最后表示,转变政府职能的根本目的是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政府全力创造良好发展环境,继续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及全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来源: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