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PPI与CPI背离表明经济困境犹存--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

时评:PPI与CPI背离表明经济困境犹存

杨国英

2012年12月10日08:19    来源:新京报    手机看新闻

  经济刺激对CPI的传导期较短,而PPI则需要相对较长的传导期以及企业对经济信心的恢复。PPI与CPI持续的阴阳走势,表明今年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未能有效加快货币真实流通速度,企业对未来依然缺乏信心。

  12月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总水平同比增速为2.0%,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增速为-2.2%。

  尽管,CPI重回“2时代”,对于新兴经济体而言,是初步告别通缩之忧的信号。但是,如果结合11月份CPI同比增速的正值以及PPI同比增速的负值,则提醒我们对当前宏观经济不宜过度乐观。更何况,PPI与CPI的阴阳走势,其实早已从今年2月份持续至今,亦即是说,与今年相对偏低的CPI同比增速相比,PPI同比增速更是持续低至负值。

  众所周知,CPI作为物价指数,主要由衣食住行等居民消费品价格所构成,而PPI作为工业出厂价格,则主要由能源、矿产等大宗商品价格所构成。两者之间,CPI更能体现居民消费需求,而PPI则相对体现企业投资需求;CPI对货币流通量更为敏感,而PPI则相对反映货币流通速度;经济刺激对CPI的传导期较短,而PPI则需要相对较长的传导期以及企业对经济信心的恢复。

  PPI与CPI持续的阴阳走势,已明确昭示我国经济的困境犹在。这是因为,在今年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下,虽然CPI走势已经初步企稳,短期内产生通缩的概率亦已大幅降低,但是货币数量的相对宽松以及地方版4万亿投资刺激的初步启动,并未能有效加快货币真实流通速度,企业对未来经济依然缺乏信心。

  实际上,在我国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模式下,其绝大多数时期是PPI同比增速高于CPI,以2000年以来为例,PPI同比增速持续低于CPI的,仅有2001年2月-2002年11月、2007年4月-2008年3月、2008年11月-2009年12月,以及2011年10月至今四个阶段。如果前三个阶段姑且可以对应为,亚洲金融危机、美国次贷危机以及欧债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那么当下仍然持续的这一阶段,在美国经济已初步实现复苏、欧债危机已相对缓和之下,则显然不宜完全归之为外因。

  当下PPI同比增速持续低于CPI,不仅不能完全诿之于外因,而且自今年2月以来,PPI与CPI分隔阴阳(负值和正值)两界的态势之严重,更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所罕有。对此进行探析,则主要因为,历年大规模投资已经造成包括基础设施在内的投资相对饱和,而已经存在的巨额地方债务则更使得货币大幅宽松空间明显受窄,当然,发达经济体为平衡财政收支所推行的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亦是对我国当下投资需求形成弱化的因素之一。

  在基础设施以及粗放式制造业相对饱和之下,货币政策的持续宽松,虽可短期维稳,但却无法根本促进投资需求,更可能引发CPI通胀的再次抬头。而发达经济体的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虽然相互协调,但在其财政收入严重失衡之下,短期内亦难完全改善。

  似此,之于当下而言,在PPI与CPI持续分处阴阳两界之下,欲想使CPI增速相对企稳、PPI增速反转,则显然不能持续依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过度刺激,而应通过相应的税收政策、金融政策以及行政职能等经济改革,以进一步释放“制度红利”,形成相对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增长动能,从而在制度层面上增强企业的投资信心。(杨国英)

(责任编辑:乔雪峰、聂丛笑)

相关专题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