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今年11月人民币贷款同比少增400亿,前11个月财政收入同比增幅明显回落。经济之声评论:经济回暖初见起色,土地财政是否重出江湖?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今天上午,央行公布的11月社会融资规模的初步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社会融资规模14.1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6万亿元。11月份社会融资规模为1.1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837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增加5229亿元,同比少增400亿元。
从央行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出,今年社会融资情况总体不错,但是,人民币贷款比去年同期少增400亿。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认为,现在经济不好以后,企业的存款在减少,银行已经从贷款业务开始转向中间理财。银行的贷款业务在降低,反映经济活力还没有完全起来,存款吸收不到,正常的贷款又受到经济影响——大企业不愿意贷,中小企业贷出去又可能影响到银行控制成本,所以银行如何控制好高收益、高风险的问题,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孙立坚说,现在很多中小企业的资金成本在上升,如果中小企业不改变自己的盈利模式,还是用传统的制造业来赚取收益的话,根本偿还不了今天高昂的资金成本。
今天上午,财政部发布了1到11月份的财政收支状况数据。11月份,全国财政收入同比增长21.9%。1到11月累计全国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1.9%,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14.9个百分点。
孙立坚认为,财政部公布的数据非常值得研究,在房地产调控没有放松的情况下,房地产营业税在11月大幅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资金无法在实体经济部门寻找到一个着陆点,获得资金回报。很多有资金的企业去争购一线城市的焦点地块,说明实体经济的活力还没有完全恢复。但另一方面,国家对税收征收力度加强,这一点要引起重视。别看上去税收收入的增长是一件好事情,但是市场活力、企业业绩并没有上去,这背后如何形成高的税收收入,值得我们深思,监管部门也要重视。
(来源:中国广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