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驱动助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财经频道滚动新闻

以创新驱动助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王岳森

2012年12月13日17:11    来源:河北日报    手机看新闻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实施创新驱动,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是我们党放眼世界、立足全局、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结合我省实际贯彻落实这一战略部署,必须更加注重以市场的力量激活创新动力,强化企业创新能力,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同时以体制机制的优化提高协同创新的效率。

  以市场为导向,强化技术创新的动力

  市场最大的功能是能够自发地培育创新。当前我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关键是要更加注重市场的力量。

  一是要强化市场意识。在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日益明显的今天,不论是企业,还是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都应该把关注的重点转向市场,在主动适应市场中向市场要效益,从市场中获取资源,而不是仅盯着政府的政策性资源。这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多数沿海省份实现快速发展的重要经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前提是要转变经济发展观念。经济发展的本质是推进生产要素新的组合,这种新组合就是创新,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经济增长过程既是生产力不断提高的过程,也是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的过程,又是技术创新不断深化的过程。技术创新本质上是新技术在市场上的价值实现,推进技术和技术要素的市场化,是提升我省创新能力重要的一环。

  二是要着力提高知识、技术、信息和人力资本的市场化程度。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技术的全球化特征亦十分明显。通过市场获取技术或培植技术,促进各种技术要素的有效组合,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提高技术要素的市场化程度。对于我省来说,当前急需各级政府以务实的精神和手段推进技术市场、人才市场、信息市场的建设,设法拆除各种条块分割的壁垒,打破利益割据的樊篱,努力以产业政策、财税政策和科技政策的改进与融合,促进人才、技术、信息等各种要素的有机组合。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应强化主体意识,更加注重用经济手段,以市场的力量,科学组织科技资源,实施更有效率的技术创新。同时,以高待遇吸引人才,以高投入开发技术,以高境界应对创新风险。高校和科研院所,要强化自觉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意识,在发展战略的规划与实施中注重与区域经济的有机结合,在学科、专业、技术和项目建设推进中注重与企业和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要向社会全面开放,鼓励科技人员走向社会,深入企业,努力使技术开发的成果走出实验室,在推进技术方案和技术产品价值实现的过程中,促进生产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三是要活化管理模式。要对应市场法则,按技术创新的要求,对各类技术要素实施科学的管理创新,进一步集聚和释放创新的力量。强化创新动力,必须着力提升科技诸要素和不同技术系统间正向的相互作用能量,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技人员的自主程度和其他要素受其支配的程度。这就需要进一步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应以更加宽松的方式,管理和引导科技人员实施富有效率的创新。在研究方向选择和项目申请方面,给予科技人员更大的自主空间;在工作模式和工作时间方面,实施弹性管理;在考核方法上,更注重长时段成果实效的评价,尽量减少那些经院式的、低水平重复的研究和为评职称而出成果的科研。相关政府部门应改进和优化科技成果评价标准和取向,坚持技术开发市场导向,基础研究学术导向。鼓励科技人员积极走向社会,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以现实成果为区域经济发展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要优化省级财政对高校的投入方式,以有限的财力重点支持应用技术的研发和对推动我省经济发展有实际效果的创新。同时以政府有限的投资,激励和引导企业把技术研发资金和创新平台建设资金更多地投向科研院所和高校。

  以企业为主体,构建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技术创新体系

  从技术链、产品链和价值链的角度看,技术创新是一个从研究到产业化的完整过程。提高创新的效率,必须优化这个过程。从全国和我省的现实情况看,突出企业的作用,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必须解决科学研究、技术研发与经济相结合的问题。企业的主体地位,亦应从这种结合中得以强化。

  首先,企业要真正成为技术要素结合的组织者。企业最大的优势是能够及时获取市场信息,了解消费者的现实需求和消费趋向,这是技术开发方向选择和课题确定要考虑的核心要素。在一般的技术研发中,企业是研发资金的主要投资方,有些还是创新平台的主要建设者,也是技术产品的生产单位和供应方,承担着中试和量产等多个环节的主要工作。可以说,技术创新的各种要素,企业是最合适的整合者。技术创新的完整链条,两头都在企业,中间诸环节也需要企业的直接参与。因此,企业应主动地承担起技术要素结合组织者的角色,并以此强化自身的主体地位,在技术创新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其次,企业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技术创新投资方的责任,这是企业主体地位最重要的体现方式。知识、技术应用于产品和服务,其价值只能通过市场才能实现。市场最看重的是投资方。出资方可以调动各种技术要素和生产要素,使其在良性结合中催生出有价值的商品。出资方享有商品售出的利润,并可通过利润的合理分割引导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科技人员配合跟进。良好的技术创新体系,更多地依赖于这种市场机制下“自然形成”的科技创新联合体。由市场机制“生成”的技术创新体系,一般会自动适应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文化,既可有效地降低平台建设和研发成本,又能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

  另外,企业还应成为各类创新相结合的推动者。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仅包括技术创新,也包括生产方式的创新、财产组织形式的创新、营销方式的创新和商业模式的创新等。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需要以企业为主导,组织和推动其他企业和社会组织结成协同创新集群,如果组织得好,在边界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有时还可以形成区域或行业技术创新联盟和产业协同雁阵。比如,以思科系统公司为主的一批信息技术企业这种特征十分明显;苹果公司的成功不仅仅归功于技术创新的推动,其商业模式的创新也产生了显著的效果。我省的企业虽然与国际先进企业相比还有差距,但有的已在多方面合作、多领域发展、多类型创新方面实施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其中开滦集团在世界范围内整合资源,多领域互动开发技术和产品,延长产业链的战略有很好的示范效应。

  以体制机制的优化为重点,提高协同创新的效率

  以战略联盟和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推进协同创新,效果明显优于个别企业和科研院所、高校在技术开发中的单打独斗,但前提是要具有良好的运行模式。从当前我省的情况看,迫切需要深入探索并充分发挥产学研综合体的体制优势和机制潜能,努力在创新要素组合方面实现更有效率的提升。

  一是以市场利益的驱动效应激发创新主体的创造热情。在经济和技术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技术创新在很大程度上是市场行为,这就需要各级政府和各类创新主体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尽可能多地让市场配置科技资源,以经济利益吸引人才,激发创新主体的热情,增强创新要素的活化程度。当前,我省的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不仅应增强技术意识,亦应强化市场意识,更加关注技术和技术产品的价值实现。高校的科研人员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应积极地走出书斋,向企业和社会寻求创造的灵感,在市场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二是要以现实和预期利益的合理分割调动各方积极性。以市场的力量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必须要设计好各方相对满意的利益分配机制。这是协同创新和产学研综合体健康运行的核心问题。从实践来看,企业要想获得技术创新产品的利润,必须优先解决好资金投入的问题,使承担具体研发任务的科技人员能得到与其付出相应的报酬。一般来说,高校更加关注的是创新成功后的预期收益。由于高校不能在经济上承担创新失败的风险,所以,在利润分配中对高校提供确定的份额或在创新公司中占有一定数量的股份,可能是较为现实的选择。部分城市规定科技人员或课题组以技术入股创办科技企业,最高可占到总股本的三分之二或者更多,这对我们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三是以技术链的深度开发和产品链的协同打造,推动产学研综合体向纵深发展。企业作为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在产学研综合体中,要承担起投资主导方的责任。应以经济上的先期投入支持科技人员对关键技术进行前期开发,对应用中的技术进行深度开发。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和技术中介等应以开放的心态,注重长远利益和远期回报,支持企业和高校研发合作。科研院所和高校作为产学研综合体中的技术主导方,应以核心技术的开发引导企业的科技资源在关键技术上合理集中。同时,围绕核心技术,在企业的支持下,大力开发相关技术,努力形成新的技术簇系和系列产品,全方位延长技术链和产品链,尽量使产学研综合体由单一优势转化为系统优势,由创新战略联盟发展成具有一定技术关联度的产业集群。特别应注意的是,产学研各方在协同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现实利益,更要注重协调机制建设,努力以利益共享机制促进风险共担机制的形成,以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机制提高创新效率,使不同企业和院所在其中都有发挥自身优势的项目、技术、机会和领域,进而形成开放发展、成果扩散与辐射带动机制,在优化产业结构的同时推动我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系石家庄铁道大学党委书记、校长)

(责任编辑:杨迪、刘阳)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