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善待和支持小微企业发展--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善待和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孙昌銮

2012年12月17日15:21    来源:新华社    手机看新闻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明年经济工作六大任务———

  “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进一步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必须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创建新的竞争优势,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要点

  ■关键词:改革

  “允许摸着石头过河”

  当今中国,社会各界对进一步深化改革充满期盼。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深入研究全面深化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明确提出改革总体方案、路线图、时间表。

  要坚持有效的改革路径,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尊重实践、尊重创造,坚持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标相结合、渐进和突破相促进,鼓励大胆探索、勇于开拓,允许摸着石头过河。

  分析

  ■今后改革强调顶层设计

  “‘改革总体方案、路线图、时间表’的提法,振奋人心。这说明今后的改革不会局限于具体事项,而是强调顶层设计;不会零敲碎打,而有通盘考虑;不仅是号召,更会有具体的实施重点和步骤。”交通银行(4.61,0.24,5.49%)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说。

  中国经济在调结构、转方式上遇到的困难,根源在于体制机制。深化改革,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已经成为社会共识。政府职能、收入分配、垄断行业、金融体制、户籍制度、社会管理体制等领域的改革,亟待推进。

  “十八大报告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下一步应当通过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社会管理职能;同时,激发各类经济主体的活力,使得各种所有制能够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中国经济发展就会有源源不断的活力和动力。”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强调。

  ■关键词:城镇化

  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

  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会议强调,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格局,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城市群要科学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紧密衔接,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要把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重要任务抓实抓好。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分析

  ■新型城镇化需解决三大问题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院研究员李国祥表示,新型城镇化需要解决三大问题。首先,城市土地扩张要与农业人口转移相结合,不能单一地扩张城市、大搞建设。其次,城镇化要与产业转移相结合,实现产业在城乡间、地区间合理布局。第三,大城市要与中小城市及城镇协调发展。

  他认为,农业人口不能顺利向城市转移,一方面阻碍了中国工业化质量的提高,对转变发展方式、提高消费质量带来不利影响,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农业的规模化和产业化,使得商品价格主导的物价上涨压力始终不能消除。

  李国祥表示,虽然中国的城镇化发展很快,但“市民化”速度相对较慢,超过1.5亿农民工离土离乡到城市打工,游离于城市和农村之间,带来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

  ■关键词:保障民生

  重点保障低收入群众基本生活

  人民群众对经济发展最主要的期待在于生活的改善。会议提出,要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做好民生工作,重点保障低收入群众基本生活。同时会议还提出,要引导广大群众树立通过勤劳致富改善生活的理念,使改善民生既是党和政府工作的方向,也是人民群众自身奋斗的目标。

  分析

  ■既要靠政府投入也要靠勤劳致富

  “保障民生既要尽力而为,也要量力而行,守住底线、突出重点非常重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说,政府工作重点之一就是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而底线就是确保基本民生不出问题。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和结构调整的推进,可能会对一部分人的就业和收入产生影响,相应的保障工作要早做准备。

  张立群分析认为,改善民生一方面要靠加大政府投入,另一方面也要靠勤劳致富和经济发展,不可偏废。

  ■关键词: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重质量重效益

  会议在部署2013年经济工作时明确提出,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稳中求进,开拓创新,扎实开局,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强化创新驱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积极扩大国内需求,加大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力度。

  要重视跟踪分析和把握发展形势的新变化,更加注重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正确理解和落实好宏观经济政策,在统筹兼顾中突出发展重点,以扎实的作风抓好工作落实。

  分析

  ■质量和效率决定国家竞争力

  “中国经济最突出的问题,不是增速问题,而是质量和效益问题。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质量和效益问题,中国经济将始终处于不稳定、不可持续状态。”姚景源说,这次会议把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放在了非常突出的位置,就是要努力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老大难问题。

  张立群分析,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是国内外经济形势最新变化的必然要求。原来市场供不应求,必然是低水平规模扩张;当前市场供大于求,竞争越来越激烈,质量和效益对于企业的生存发展乃至对国家竞争力都是决定性的。


  ■关键词:金融政策

  降低实体经济发展融资成本

  会议指出,明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充分发挥逆周期调节和推动结构调整的作用。

  要适当扩大社会融资总规模,保持贷款适度增加,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切实降低实体经济发展的融资成本。要继续坚持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不动摇。要高度重视财政金融领域存在的风险隐患,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分析

  ■货币政策组合或变化

  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院长丁志杰[微博]表示,中国明年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但是具体货币政策的组合可能会发生一些变化,货币工具的选择会更多样一些。

  自7月初以后,以调节存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为主的货币政策手段均被“冰封”,转而以央行逆回购等公开市场操作为主要货币政策手段。

  对此,丁志杰表示,从现在来看,在欧美量化宽松、全球货币环境不稳定的情况下,中国央行今年更多采取逆回购等公开市场操作是一个“权宜之计”。明年存款准备金率、利率政策运用应该会更多一些。

  丁志杰表示,中国货币环境正在回归正常化,人民币发行和货币政策独立性逐渐增强,由此可以判断,明年货币政策对中国宏观调控的空间还是很大的。

  ■关键词:结构性减税

  政府要“把钱用在刀刃上”

  会议指出,明年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结合税制改革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各级政府要厉行节约,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把钱用在刀刃上。会议指出,要牢固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力戒奢靡之风,坚决反对大手大脚、铺张浪费,以实际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分析

  ■扩张性经济政策“药效”已下降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2013年宏观经济布局,其中在财政政策布局上,将最终落实为“结构性减税”。他表示,判断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尽管“有困难”,但毕竟已经走上了筑底回升的路径。此外,中国扩张性经济政策已经持续数年,不但“药效”在下降,对结构、物价也有一定副作用。以上都说明,当前中国已经不需要、也不可能继续推出2008年这样大规模、超剂量的经济扩张政策。

  “当前,既有助于稳增长,又尽可能避免刺激经济的最好政策,就是实施结构性减税。”高培勇认为,结构性减税一方面有助推动经济发展,同时又能通过民间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推进结构调整,对扩大内需也将有很好作用。同时,在当前中国,这也是一个能够达成共识、歧义较少的政策操作。“无论增加财政投资,或是扩大货币投放,都会有方方面面的声音,唯有结构性减税,能够让更多人达成共识。”


  ■关键词:楼市

  明年继续调控政策不动摇

  会议强调,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强化创新驱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积极扩大国内需求,加大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力度,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活力和动力,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会议指出,明年要继续坚持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不动摇。

  分析

  ■调控方式或转向市场手段

  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胡星斗认为,未来要继续推进对房地产的调控,否则前功尽弃,甚至可能像有些人预言的那样会暴涨,但是调控的方式或许要有所改善,要从行政手段转向市场手段,要从对买房的限制演变成通过税收等市场手段来调节,采取措施来降低土地价格,从而平抑房价,这是重中之重。此外,还要控制政府的税费,控制“地王”的价格,从深层次来说要形成土地供应市场。

  ■任务一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决不能有丝毫动摇。党的十八大强调要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要求的是尊重经济规律、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速度,要求的是在不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优化经济结构中实现增长。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培育一批拉动力强的消费增长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发挥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要增加并引导好民间投资,同时在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又不会造成重复建设的基础设施领域加大公共投资力度。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充分发挥逆周期调节和推动结构调整的作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结合税制改革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各级政府要厉行节约,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把钱用在刀刃上。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注意把握好度,增强操作的灵活性。要适当扩大社会融资总规模,保持贷款适度增加,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切实降低实体经济发展的融资成本。要继续坚持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不动摇。要高度重视财政金融领域存在的风险隐患,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任务二

  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夯实农业基础,保障农产品(5.54,0.50,9.92%)供给。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必须长期坚持、毫不动摇,决不能因为连年丰收而对农业有丝毫忽视和放松。我国有13亿人口,只有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才能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严格保护耕地,大兴农田水利,加强科技服务,不断提升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要稳定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充分保护和调动农民生产经营积极性,使务农种粮有效益、不吃亏、得实惠。要在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基础上,创新农业经营体制,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要加强绿色生产,从源头上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任务三

  结构调整以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为重点

  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整体素质。实现尊重经济规律、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关键是深化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要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把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作为工作重点,总的原则是尊重规律、分业施策、多管齐下、标本兼治。要加强对各个产能过剩行业发展趋势的预测,制定有针对性的调整和化解方案。要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注重发挥企业家才能,加快科技创新,加强产品创新、品牌创新、产业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要合理安排生产力布局,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规模经济效益显著的重大项目,必须坚持全国一盘棋,统筹规划,科学布局。


  ■任务四

  推进城镇化 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格局,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城市群要科学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紧密衔接,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要把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重要任务抓实抓好。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任务五

  民生保障须“守住底线”

  加强民生保障,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要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做好民生工作。重点保障低收入群众基本生活,做好家庭困难学生资助工作。要注意稳定和扩大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要善待和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强化大企业社会责任。要加强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继续完善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办法,提高统筹层次。要继续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加快棚户区改造。要引导广大群众树立通过勤劳致富改善生活的理念,使改善民生既是党和政府工作的方向,也是人民群众自身奋斗的目标。

  ■任务六

  以更大政治勇气和智慧推动改革

  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关键是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要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不动摇,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动下一步改革。要落实好已经出台的改革措施,同时从解决当前突出矛盾出发,及时推出改革新举措。要深入研究全面深化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明确提出改革总体方案、路线图、时间表。要坚持有效的改革路径,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尊重实践、尊重创造,坚持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标相结合、渐进和突破相促进,鼓励大胆探索、勇于开拓,允许摸着石头过河。要稳定和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发挥进口对结构调整的支持作用,促进国际收支趋向平衡。要加强外商投资权益和知识产权保护,稳定利用外资规模,扩大对外投资。要继续推进多双边经贸合作,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

  声音

  经济改革的功夫在经济之外

  昨晚,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胡星斗接受记者采访,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的明年经济工作主要任务提出自己的看法。

  胡星斗认为,从世界范围来看,经济发展可以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通过资本积累和持续的投资来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第二个阶段是要靠科技进步,人力资源投资,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否则经济会陷入低增长或负增长。目前中国正处于第二个发展阶段的门口。怎样将投资推动型经济转变为消费拉动型经济,怎样从劳动密集型经济转化为技术密集型经济、知识密集型经济,这是未来中国面临的相当繁重的任务,而中央提出的宏观调控就是要实现经济转型和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

  关于调整产业结构,胡星斗认为,首先是要改变“国进民退”的状况,要减少竞争领域的国有企业的数量。如果国有企业靠垄断就能赚个盆满钵满,它还有什么动力去调整产业结构、去花大量的资金搞发明创新呢?

  胡星斗认为,目前改革进入了深水区,这个时候,经济改革的功夫在经济之外。更多方面的改革是要打破固有利益格局,调整利益预期。因此未来要通过改革约束官员在经济领域的特权,打破国有企业的垄断,为民营企业赢得更广阔的生存空间,这样中国的经济才更有活力。

(责任编辑:杨迪、刘阳)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