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服务,少设坎儿(编辑视线·生孩子如何不再难③)--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

  

多服务,少设坎儿(编辑视线·生孩子如何不再难③)

赵蓓蓓

2012年12月18日07:1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如果办事的人能更多地从群众的角度考虑问题,多服务,少管制,多行便,少设坎儿,很多事情就不再是难题。

  

  生孩子对育龄夫妇而言,是再自然不过的事儿。但如今,想生孩子的夫妇大都会面临能不能生、在哪儿生、怎么生的问题。

  能不能生,是因为我们是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国家,所以也就有了准生证的问题。其实,按照国家政策,夫妇生第一个孩子是不存在准生不准生问题的。可现实情况是,在绝大多数地方,夫妇生第一个孩子,也要办准生证。所谓准生证,即“生育服务证”(也称“生育证”)。既然是服务,本应怎么方便想生孩子的夫妇怎么来。但实际执行上,似乎成了怎么折腾怎么来,“服务”演变成欲生孩子的夫妇“务必服从”本应提供服务者的“调遣”,以致怨声载道。最近国家人口计生委顺应民意,下发通知要求各地简化办证手续,方便流动夫妇办证,且实行首接制,即流动夫妇可在居住地办证,谁先接到申请谁给办。对这一通知能否落实、何时落实,是对政府部门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的一次大考,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几亿家庭特别是2.2亿流动人口中欲生育夫妇及其家庭能不能“安生”。如今,民间对育龄夫妇生头胎不应再办准生证的呼声日高,且江苏、广东、内蒙古等地已率先实行,并无“不良反应”。对这一合理且合法的诉求,计生部门是不是也该俯身倾听,认真研究,尽早回应?

  在哪儿生问题,实际上是选择在什么地方、什么医院生的问题。如今一个家庭大都一个孩子,许多人担心生产的安全性、愿意选择到高等级医院去生孩子也在情理之中,由此产生的病床短缺和生孩子难的“结构性矛盾”——三甲医院人满为患,一二级医院门前冷清如何解决,也是给政府出的一道考题。要改变这种局面,要让人相信一二级医院完全有能力保证产妇“安全生产”,政府部门的服务工作显然还没做到位。愿不愿就近生孩子,不是一厢情愿的事,包括推行分级就医、就近就医,是就医者与服务者互动的结果。一二级医院怎样让人了解并相信其安全性、普及生育常识,都是待解的课题,都需要大量细致的工作与制度安排。

  怎么生的问题则是个亟待重视的问题。医学专家提倡自然分娩,但现在剖腹产的比例却高得惊人。两年前,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份调查显示,中国46.5%的产妇都选择剖腹产下婴儿(日本仅为7%),剖腹产率为全球第一,已远远超过世界卫生组织对剖腹产率设置的15%的警戒线。据说产妇或家属要求“剖”的约占20%—30%,原因主要是择日、怕疼、求安。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产妇是“被剖腹产”的。产科医生为规避风险或为猎取更大利益而诱使甚至迫使产妇选择剖腹产的现实,无疑已使此问题不再是单纯医疗问题而成为复杂的社会问题。据报道,2010年,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启动了“促进自然分娩,保障母婴安康”项目,从国家层面通过开展持续有效的培训等系列措施给剖腹产“降温”。应该说这是以服务促转变的一个行动。

  天下无难事,只要肯办事。如果办事的人能更多地从想办事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多服务,少管制,多行便,少设坎儿,很多事情就不再是难题。

(责任编辑:李海霞、刘阳)

相关专题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