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并购应重视税收、环境和债务等并购隐患--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财经频道滚动新闻

海外并购应重视税收、环境和债务等并购隐患

2012年12月19日14:20    来源:中国证券报    手机看新闻

  最近中海油服可能补交8.72亿元税金和罚金的事件,给近期国内企业“风起云涌”海外并购潮敲了一记警钟:“走出去”不能因规模扩张的急功近利,而忽视税收、环境和债务等并购隐患。

  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海外资产价格明显下降,这给中国企业参与海外并购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是,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意愿越来越强,相关问题也浮出水面。一份统计机构的调查显示,目前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失败率高达七成。这些企业面临的挑战,一方面是并购过程中来自于政府和其他利益相关方的障碍,另一方面是由于国内企业缺乏并购经验导致整合失败。

  “不能急火烤肉”,这是国家开发银行原副行长刘克崮对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建议。海外市场有不同的风俗文化、法律环境,在并购之前,企业不能仅仅着眼于规模扩张之后的好处,更需要仔细审核收购行为面临的风险。

  首先,收购成本应该清晰、可控。中海油服并非个例,随着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蔓延,资本全球化正在呈现双向流动的特征,越来越多的新兴国家资本参与发达国家的产业运转。一些中国企业以为当前的并购行为是在“捡便宜”,往往忽视了并购价格背后隐藏的债务、纠纷等风险。例如此番中海油服遭遇的“税务风波”,如果公司在收购过程中,对于税务争议能够及时进行义务和权力的约定,可能就可有效规避由此产生的补交税额风险。

  其次,国内企业对于法律体系的忽视,是并购失败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在海外并购过程中,国内企业往往重视商务条款、轻视法律条款。一般来说,资产价值、付款方式和债务是通常国内企业并购谈判的重点,但一些实现协议的附加条件和细节,以及并购失败的退出方式等内容则很难受到重视。例如一些汽车、钢铁企业在海外并购中有着许多深刻的教训,因业主反悔、员工抵制等原因撤回投资之后,通常难以得到补偿。

  最后,对很多企业来说,真正的难度不在于“走出去”并购,而在于并购后如何成功完成整合。以油气领域为例,中国企业过去普遍的做法是从国内派遣员工建造石油管道和工厂。不过随着各国重视资源保护和扩大就业,大型油气企业如今已经转变了并购后的业务运作方式,更多的雇佣当地员工,并且注重当地民众改善教育、医疗和环境保护的需求,并促进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

  总之,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不能仅从价格考虑,需要擦亮眼睛仔细衡量利益与风险。如今海外市场正处于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转移的过程中,并购目标企业会出现基本面的恶化、员工辞退费用高昂、出现隐性债务等风险。只有充分考量了风险,并且并购资产能够与自身发展产生协同效应,才有可能成为了一项成功的海外并购行为。 □本报记者 刘兴龙

(来源:中国证券报)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