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验仍存:民资“掘金”之路还有几道坎
冲破“玻璃门”、“弹簧门”非一日之功。政策大门虽已打开,但民资入场后仍面临考验。
发改委投资研究所研究员刘立峰表示,“虽然各部委公布的鼓励民间投资细则有所进步,但市场仍然不能过于乐观,垄断领域向民资开放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民资与国资两者在实力上存在固有差距,民企与大型国企相比实力不足,许多大型项目难以参与。在刚刚公布的页岩气第二轮招标结果中,国企仍然是大赢家,这样的的竞标结果也遭到不少诟病。垄断集团利益的固化,使得民间资本进入能源领域分一杯羹是难上加难。
一位不愿具名的能源民企总经理表示,放开民间资本,关键要打破央企垄断,且必须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地方各级政府部门也要积极配合,否则上行不下效,也是一纸空文。
学界专家调侃,希望地方各级政府对民资开放既要“开门”也要“设座”,给进场的民间资本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将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更有学者认为,从民资入铁难可以管窥一斑,能源和铁路这些自然垄断行业,其投资周期长、投资资金量大让民资显得孱弱。相关部门应制定出更细的有关民间投资配套制度以及优惠扶持政策,并推出一些好项目,让民间资本能够得到合理的投资回报,以逐渐吸引民资进入更多的领域。
民企也不应过分寄希望于政府的优惠政策。在国资委出台的实施细则中提及的“民资组团”,不失为一个规避风险的途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邓郁松接受采访时寄语民企,“民企自身对提升资金、技术和企业经营管理能力都要有一定的规划;民企应该加快投资转型升级步伐、提升创新能力,从而提高进场后的博弈能力。”
(来源:新华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