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2月27日电 近日,商务部网站刊发《2012年商务工作年终述评之二:着眼长远 努力规范和完善市场秩序和经营环境》。报告显示,2012年,商务部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基调,以管理、服务和促进为核心,采取积极措施推动服务贸易较快发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取得显著成果,流通领域食品药品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营商和消费环境不断改善,商务领域信用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一、严厉打击侵权假冒
专项整治措施有效,成果显著。以商标权、版权、专利权为重点,开展了网络商品交易网站、进出口环节、药品化妆品、农资、农村市场、汽车配件、地理标志、有机产品认证标志等方面的专项整治。今年以来,行政执法部门共立案27.4万件,涉案金额79.9亿元,捣毁窝点1.5万个。
刑事打击有力,形成强大震慑。公安机关突出民生、民意导向,开展“破案会战”。今年以来,共破案3.9万件,抓捕犯罪嫌疑人5.7万人,涉案金额107.6亿元。检察机关加强立案监督和侦查监督,今年以来共批捕侵权假冒犯罪案件7426件、1.4万人,审查起诉1.2万件、2.2万人。全国法院今年以来共受理案件1.2万件,审结1万件,生效判决1.2万人。
加强法制建设,完善工作机制。根据打击侵权假冒工作需要,对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关于罚款数额的规定进行了“一揽子”修订,完成商标法、专利法修改草案。发布了校车安全技术条件等一批重要国家标准。将打击侵权假冒纳入了社会管理综合治理考评范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的意见,今年以来行政执法部门共移送司法机关涉嫌犯罪案件5562件。
宣传教育形式丰富,形成良好氛围。开通了“中国打击侵权假冒工作网”,发布权威信息,回应公众关切。有关中央新闻单位及其网站对党的十六大以来特别是近两年我国打击侵权假冒工作部署和成效进行集中报道,掀起了宣传教育活动高潮。举办了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与创新发展论坛。
政府软件正版化长效机制初步建立。软件采购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软件资产纳入资产管理体系,采购和资产管理状况纳入审计范围。截至2012年6月末,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部完成政府机关软件正版化检查整改工作,市县两级政府机关已分别完成2/5和1/5。中央企业总部全部完成软件正版化。
二、切实保障流通领域食品药品安全
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完成了首批试点城市中期评估,制定发布了专用软硬件技术标准。在前两批20个城市的基础上,选择西宁、呼和浩特、南宁、北京、长春等15个城市为第三批试点城市。中央平台功能逐步完善,已完成与首批城市全部对接,累计汇总追溯数据4300多万条,备案节点达到2881家,备案商户达到85487家。
打击私屠滥宰,保障肉品质量安全。联合公安、农业等六部门开展了为期9个月的打击私屠滥宰专项行动。各地各部门共出动执法人员130万人次,查处生猪屠宰违法案件5481个,处罚涉案人员3790人,查获非法屠宰肉品90万公斤,罚没款1183万元。大部分省(区、市)违法违规屠宰现象得到明显遏制,肉品市场秩序显著好转。
大力推进生猪定点屠宰资格审核清理。联合公安、农业、工商等九部门开展审核清理,据统计,生猪定点屠宰厂(场)数量减少22.8%至4057家;小型生猪屠宰场点数量减少17.2%至11525家,6375家企业进行了整改,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食品安全应急处置能力得到增强。制定了《商务部安全事故(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和《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办法(试行)》,食品安全事故应急体系初步建立,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
药品流通行业管理体系基本建立。贯彻落实药品流通行业“十二五”规划,逐条制定配套措施和办法。加强药品行业基础建设,发布药品流通行业运行分析报告、中药材重点品种流通分析报告,改变了长期以来行业缺乏统计数据的状况,制定发布了5项行业标准,开展行业培训。选择成都、亳州、保定和玉林等4个中药材流通集散地启动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
三、积极改善居民消费环境
清理整顿违规收费,规范零供关系。2011年12月至2012年9月,会同发展改革委、公安部等5部门在全国集中开展了清理整顿大型零售企业向供应商违规收费工作。纳入清理整顿范围的76家大型零售企业中,44家企业存在收取使用促销服务费不规范问题,涉及金额1.68亿元;55家企业存在违规收费问题,涉及金额1.44亿元。经整治,共调减收费项目300多个,落实了明码标价。
规范预付卡管理,促进放心消费。制定发布了《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商务部令2012年第9号),为常态化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奠定了制度基础。推动中国商业联合会成立了商业预付卡规范工作专业委员会。组织对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和330个地市级商务主管部门进行了系统培训。
推进商务综合执法,监管能力明显增强。会同财政部继续在全国26个省市开展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截至目前,全国地级市和县(区)共建立基层商务执法队伍2170支,河南、山东、广西等省实现了地级以上城市执法队伍全覆盖;专职执法人员共计22865人,累计出动执法人员300万人次。全国12312举报投诉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已有177个地级以上城市安装了全国统一的举报投诉系统,累计接受举报、咨询81336件。制定发布了《商务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全国商务行政执法队伍已按统一的执法程序和文书开展执法工作,进一步规范了执法行为。
严格直销管理,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完善信息平台及统计制度,实现了对内资、外资直销企业经营情况的全口径统计。推动完善直销审批管理制度,提高工作效率。开展标准化建设,推动成立直销行业协会。截至2012年11月,全国共有直销企业31家,分支机构225个,直销产品2495种,直销员231万人,实现直销销售额163亿元。
四、有效促进商务信用建设
积极开展商务诚信建设。选择北京、上海等10个信用环境良好、工作基础扎实的城市,围绕确保商品质量、提升服务质量、坚持诚信经营、树立商业品牌等四项任务,开展商务诚信建设试点。按照中央文明委的部署,以食品药品安全、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为重点,开展了商务道德领域专项教育治理活动。以“倡导诚信兴商,共建和谐社会”为主题,会同中宣部、发展改革委等16个部门继续开展了“诚信兴商宣传月”活动,举办了“中国信用企业网络展”。
建设诚信档案数据平台。建设企业诚信档案数据交换平台,起草了《企业诚信档案数据交换平台管理制度》,促进基础信用信息数据的归集和互联互通,建立“守信得益、失信受制”的激励约束机制。会同国资委继续推动行业信用建设,指导行业协会、商会加强行业信用评价规范管理,拓展评价结果应用渠道。
多措并举扶持小微企业。继续实施中小商贸企业融资担保和内贸信用险补助政策。落实商圈融资支持政策,截至10月31日,北京、济南、上海、长沙、南京、杭州、天津、西安等地区的40个商圈累计获得贷款41.2亿元。在天津滨海新区、上海浦东新区推进商业保理试点工作,解决商贸企业流动资金紧张、再融资渠道匮乏等问题。
大力促进信用消费。为了宣传信用消费理念,推广信用消费模式,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组织开展了“2012年消费促进月”之“信用消费惠”活动。苏宁电器等2家零售企业,工商银行、北银消费等6家金融机构共同参与,推出“零手续费、零首付、低利率”等优惠政策,并辅以各类促销活动。活动期间6家金融机构新增个人消费信贷额198亿元,同比增长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