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过敏原标注很混乱 同一品牌标注两重天--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财经频道滚动新闻

食物过敏原标注很混乱 同一品牌标注两重天

2013年01月15日08:51    来源:京华时报    手机看新闻

  卫生部发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从2013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则要求食品标签必须标注营养成分,同时建议企业标注“过敏原”。

  近日,记者走访京城多家超市发现,大多数食品外包装上都标注了营养成分的标签,却少见过敏原标签标注。而在标注了过敏原标识的食品中,不同产品标注的方式、规格也不尽相同,有的产品标注得清晰醒目,有的则含糊不清,令消费者很难辨识。

  □调查篇

  市场难觅标注食品

  由于一些食品中存在消费者不知道的“过敏原”,因此有时会给消费者带来过敏反应。为了降低消费者误食过敏食品概率,有效的预防手段之一就是在食品标签中标示所含有或可能含有的食品致敏物质,以便提示有过敏史的消费者选择适合自己的食品。不过记者走访市场发现,多半食品并未标注过敏原标签。

  记者看到,《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规定,有八大类食品及其制品可能导致过敏反应,如果用作配料,宜在配料表中使用易辨识的名称,或在配料表邻近位置加以提示。而这八大类食品包括:含有麸质的谷物及其制品(如小麦、黑麦、大麦、燕麦、斯佩耳特小麦或它们的杂交品系);甲壳纲类动物及其制品(如虾、龙虾、蟹等);鱼类及其制品;蛋类及其制品;花生及其制品;大豆及其制品;乳及乳制品(包括乳糖);坚果及其果仁类制品。另外,还明确规定,如加工过程中可能带入上述食品或其制品,也宜在配料表邻近位置加以提示。

  记者走访市场发现,八大类产品中已经标注过敏原的产品其实寥寥无几。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中提到的八大类致敏物质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含有麸质的谷物及其制品”,不过记者走访市场发现,这类产品中已经标注过敏原标识的并不多。

  众所周知,婴幼儿及儿童是过敏的高发人群,而在一款标着针对儿童的丰大“聪明宝宝”宝宝系列挂面上,记者看到其配料表中明确写着“专用小麦粉、大豆蛋白粉”,但其包装上并无任何过敏信息的提示。而在挂面的货架上,记者没有找到任何一款标注了过敏原信息的产品。

  坚果同样是较易引起过敏的食品,因此也位列《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中提到的八大类致敏物质之一。不过,在坚果货架,记者同样没有找到任何有关过敏物质的提醒。在一款名为“天赐佳食杏仁”的包装上,记者看到配料表上写着“精选大杏仁、食用碘盐”,但记者找遍其包装袋的各个角落,也没找到任何有关过敏原的信息。而“尚珍开心果”、“东洲腰果”、“黄飞红麻辣花生”、“老奶奶花生米”等坚果类产品同样没有标注过敏原信息。

  三元鲜牛奶、三元茯苓酸奶、蒙牛冠益乳、特仑苏包装上,记者都没找到过敏原提醒。在德运、好时等进口牛奶的中文标签上,记者同样没有找到过敏原信息。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