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籍等制度改革滞后 需尽快破解“二元结构”--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

户籍等制度改革滞后 需尽快破解“二元结构”

2013年01月16日14:28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手机看新闻

  如何尽快破解“二元结构”

  长期以来,我国客观存在着城乡和地区发展不平衡。3亿人口的自发流动试图对这种不平衡进行“平衡”,但这种“平衡”又造成了新的不平衡。突出表现为:流动人口与当地居民的隔阂不断扩大,并形成新的“二元结构”。

  当前,以地籍为纽带的异地务工人员与本地人的冲突事件时有发生,加快推动异地务工人员融入当地、破解流动人口与本地居民的新“二元结构”刻不容缓。

  笔者在工作中发现,“二元结构”主要体现在:一是经济权益隔阂。非户籍常住人口享受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偏低,户籍、社会保障等制度改革滞后,外来务工人员在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社会保险覆盖以及合法劳动权益等方面大打折扣。二是民主参与隔阂。由于存在体制性障碍,外来人口参与民主管理程度较低。代表本地村民的村集体既是集体经济组织,掌握着包括土地收益在内的利益分配,也是农村治理组织。这种结构只对本村成员负责,外来务工人员无法进入结构之中。

  结合笔者近年来在广东省中山市工作的实际情况,个人认为,破解“二元结构”要从切实保障流动人口合法权益和鼓励流动人口参与社会管理两方面做起。所谓保障合法权益,主要包括完善基本公共服务、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保障劳动合法权益、推动就业创业一体化以及推进外来务工人员入户等几个方面。

  近年来,中山市在流动人口入户入学方面下了大功夫。自2009年12月,在全国首先实施“积分制入户”以来,中山市共给予7165名流动人口积分入户中山资格,包括配偶和子女的随迁,约有2万名左右流动人口入户中山;另外有16809名流动人口子女积分入读公办中小学。

  在这个过程中,中山市进一步放宽入户条件,突出技能权重,向适应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的技能人才倾斜,而且逐步将扶持本地户籍居民就业创业的政策向外来务工人员延伸。

  比起经济方面的权益而言,流动人口在参与社会管理方面的权益是更容易遭到忽视的。以村民自治组织为例,由于本地村民担心村集体财产权益受侵害,一般不愿选举外来务工人员进入到村民自治组织,大大地限制了他们在居住地的民主参与。

  对此,中山市拓展村民自治制度,在各村成立社区建设协调委员会。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会议,异地务工人员代表直接参与社区民主决策,对涉及异地务工人员切身利益的社区公共事务,决策前必须征求异地务工人员的意见,异地务工人员与本地村民共同商议社区内工作。而在村委会渠道上,中山市支持符合条件的异地务工人员经村民会议同意依法参加居住地村(居)委会选举,并设立村(居)委会特别委员,通特过选举由优秀异地务工人员担任村(居)委会的特别委员或者村民小组特别成员。特别委员或村小组特别成员代表异地务工人员反映诉求、提出意见,村(居)委会讨论重大事项通知特别委员列席。

  流动人口来到中山这样的沿海城市,大都背负一个城市化的梦想。许多二代农民工一出生就在当地,更是天然地认为自己各方面待遇应该与本地人相同。当地政府不能只注重过去那种简单的面积扩张和GDP数字攀升,而是要让外来的流动人口有工作、有保障、更有身份认同和文化共融,“二元结构”才有望尽快破解。

  (殷昭举)

(责任编辑:聂丛笑、朱瑶)

相关专题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