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头揭秘:分析师跳槽多瞄准中小券商--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财经频道滚动新闻

猎头揭秘:分析师跳槽多瞄准中小券商

2013年01月16日09:44    来源:证券日报    手机看新闻

  据某金融猎头介绍,中小券商能够提供更丰厚的薪水和更高的职位头衔,一些大型券商的分析师乐意“下嫁”

  记者在一次翻阅研报的过程中,发现一些大型券商的分析师发布的研报“报头”已经易主,这些分析师已经跳槽到中小券商,职称也由“分析员”变为“行业首席分析师”。

  据一位金融猎头介绍,由于中小券商能够提供更丰厚的薪水和更高的职位头衔,一些大型券商的分析师被吸引过去也是比较普遍的现象。不过整体来说,今年证券公司投研方面的人才流动不大,猎头们甚至会劝候选人们(分析师)“留下来”。

  有业内人士提出,研究所想要真正留住人才,需要有一个健全的长效激励机制。

  中金多位分析师

  跳槽至中小券商

  “裁员”、“跳槽”已经成为去年证券行业的两大关键词。事实上,去年的券商裁员可以说是潮始于中金公司,去年2月10日,中金公司通过末位淘汰突然宣布投行部门裁员30多人,10月份中金年内二度裁员,主要涉及投行部门。在投研方面,中金公司现有分析师98人,在所有券商中算是多的,不过关于中金分析师跳槽的坊间传言也一直没有停止。

  记者粗略翻看了证券业协会公布的分析师注册变更记录,发现中金公司在2010年-2011年流失的分析师较多。

  孙贤兵从2007年就在中金公司,2008年进入北京高华证券;韩永,截至到2007年7月还在中金公司,自2011年进入北京高华证券。另外,张富盛2010年还在中金公司任职,2011年上半年进去北京高华证券。

  中金公司也有一些分析师选择离开去往另一家合资公司。公开信息显示,高挺自2008年进入中金公司,2011年初跳槽至瑞银证券。根据注册变更记录显示,胡迪2010年8月份还在中金证券,12月就进入了瑞银证券,在中金任职的时间很短。有同样经历的还有分析师邹天龙,他2010年8月在中金公司任职,12月就进入瑞银证券。张博2011年上半年离开中金公司,进入瑞银证券从事分析师岗位。另外,张齐嘉在2011年由中金公司进入光大证券、徐韩飞也在去年从中金离职进入广发证券。

  去年投研人才跳槽

  远不如往年频繁

  一位金融猎头向记者表示,“整个2012年,证券公司投研方面的人才流动不大。跟2011年、2010年完全是两种态势。”一般来说,新财富评选过后是一些分析师跳槽的集中时期,不过目前来看,往年的热闹景象并未有出现。“出于为候选人(分析师)自身的职业发展等各方面考虑,我们会劝他们最好不要动位置,留在现在的公司好好发展。”

  “当然也不排除一些精英们,在有了一些物质积累之后,他们更看重平台,其次才是待遇。”上述人士表示。

  总体来说,分析师的流动方向有几种。一般来说是跳到其他券商继续做“老本行”。不过今年,一些大型券商的分析师会选择去往中小券商。“薪水和更高的头衔是吸引他们的重要因素。”上述猎头介绍说。依旧以中金公司为例,记者在协会网站公示信息中发现,王松柏自2007年下半年开始在中金公司任职,去年跳槽加入到信达证券。 在中金公司期间,所发布的研报署名是“分析员”,在信达证券已经成为“行业首席分析师”。

  另外,大牌券商分析师的流向主要有三种,即从卖方机构到买方机构、从公募到私募,从内资行到外资行。其中,90%的人去了买方机构。

  值得一提的是,在流向买方机构的队伍中,分析师呈现年轻化趋势。进入证券行业3年的分析师队伍中,其流动性最强,跳槽方向多为保险公司、基金公司。对于这个现象,有业内人士表示:“作为分析师,研究水平的提升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年轻的分析师刚拿到资格就想跳槽去卖方,实际上在能力上还是不够成熟的。”

  在金融行业内关于人才流动的消息已经是司空见惯了,但谈到这些人的薪酬,有时连猎头都会三缄其口。据悉,券商分析人员的薪酬分成几档:明星分析师、资深分析师、有一定经验的分析师、刚入行的分析师。明星分析师与普通分析师的收入差距巨大,大部分人只能做到资深分析师或普通分析师,其年收入在10万-40万元不等,研究所的明星分析师身价在300万至500万之间,最高的甚至能达到500万元,直逼投行收入。“不过不同公司之间,分析师的薪酬差也是很大的,几千元月薪的也有很多。但是像中信证券、中信建投这样的券商在投研方面发展的比较好,分析师薪水自然也水涨船高。”一位业内人士说道。

  薪酬方面是影响公司“离职率”的一个方面。另外,要看各公司的人事系统,是否有良好的晋升机会,是否有很好的员工激励制度等相关的一些配套政策。

  基金分仓佣金缩水

  研究所谋转型

  说到分析师的生存现状就不得不提到券商研究所。目前,卖方研究所产能严重过剩,今年以来,券商研究所的不断收编,已有多家券商研究所被曝降薪裁员以过冬。券商研究所已经到了不得不转型的地步。

  十年之前,券商研究通过“报告换佣金”的模式找到了自己的盈利模式,基金分仓成为研究业务的主要利润来源。而如今基金向券商贡献分仓佣金数据大幅缩减。研究所不得不裁员降薪渡过难关。一位研究员无奈地表示:“当卖方越来越大投入地服务买方时,而买方却越来越少的贡献佣金时,研究所作为卖方的价值是什么呢,所以裁员减薪确实是一个肯定的方向。当然希望我们的服务范围和服务频率也能相应的下降才好。”

  所以,很多业内人士都指出,公募基金将不再是券商研究的单一服务对象。养老金、商业保险、券商资管、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和阳光私募,未来或将给券商研究的本源业务带来非常大的新市场。另外,为摆脱业务模式的同质化,已有部分券商研究所开始在服务差异化的道路上摸索前行。去年3月,平安证券研究所将30个细分研究领域精简为16个,结合自身投行优势,加强中小市值公司研究。(记者 李 文)

  近两年券商研究所“人事地震”回顾

  ◆2011年上半年,安信证券研究所的9位首席分析师离职4位,整个研究所50余人研究团队,离职人员近半。

  ◆2011年5月,申银万国研究所前首席策略分析师袁宜转投富国基金,担任首席经济学家。此外,中信证券原首席策略师于军调任资产管理部门担任总经理;中信证券原通信行业首席分析师张兵加盟浙商基金,担任研究总监。

  ◆2011年10月,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离职转投海通证券。

  ◆2012年3月,平安证券研究所近20多位分析师接到通知,裁撤13个重点行业以外的分析师,将30个细分研究领域精简为16个。平安证券研究所有至少18位研究员与公司签署了解约合同。与此同时,长江证券研究所 “教父”张岚也随其核心团队一道离去,张氏人马兵分两路,一路北上投奔中信建投,一路南下加盟广发证券。

  ◆2012年 4月,国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兼金融工程首席分析师葛新元带领该所金融工程组大部分成员投奔光大证券,葛新元此次赴光大证券将担负组建另类投资子公司的重任,并出任该子公司总经理一职。

  ◆2012年06月 民生证券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滕泰获批辞职申请。此外,与滕泰同时加盟民生证券的研究所副所长、基金研究中心总经理马永谙也在微博上宣布离职。

  ◆2012年06月,华泰联合证券研究所爆发“人事地震”,至少一半以上的分析师离职,跳槽至光大证券、平安证券、民生证券等竞争对手。(本报记者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来源:证券日报)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