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一段时间的货币宽松政策,还将与目前的通货膨胀压力增加、房价继续高涨、经济泡沫加剧等难题叠加,增加了中国的宏观经济调控的变数。如何在‘货币宽松的倾巢之下,保持中国经济持续、快速、稳定的增长’,将是未来几年宏观调控的最大难题。”
全球经济危机的阴影,似乎比预料的长了许多。在诸多尝试之后,全球还是没有找到摆脱经济低迷的良策,迫于“稳增长”、保就业的压力,各国只好殊途同归,再次采用“屡试不爽”的绝招——推行货币宽松之策,进入竞相降息的通道。
刚刚上任不久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除了在钓鱼岛问题上继续态度强硬之外,也祭出让全球惊诧的“安倍经济学”,加入到全球货币战争中来。上周,日本央行公布利率决议,宣布上调通胀目标至2%,同时作出无上限资产购买的承诺,将从2014年开始每月买入13万亿日元金融资产。此前,欧洲已经通过了“直接货币交易计划”;美国开启了“无限量购债”。显然,在美联储的QE政策的示范效应下,全球各国都准备开足马力,大肆印钞。
在去年10月,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曾明确表示,QE3将促进美国经济增长、减少失业、支撑美元、保护存户,为达此目标,美国极宽松的货币政策将维持到至少2015年中旬。伯南克为全球量化宽松设定了一个长达三年之久的时间范围。
作为美国国债的最大持有国之一,中国的立场应该很清晰:美国的QE3政策对我们不利,美联储的举措是对全球经济不负责任,将会影响到全球,特别是像中国这样的持有大量美元资产的国家,美元贬值将侵蚀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价值。与此同时,由于全球各国加入到“无底限”的量化宽松的大潮之中,可以预料,大规模流动性将推高全球资产价格,一场涉及全球范围内的资产泡沫压力将会卷土重来,而作为全球最大的原料进口国之一,中国的输入型通货膨胀的压力难以避免。
对于由各国央行加入的全球竞相宽松的后果,德国央行行长日前警告称:“让央行承担更多的责任并迫使央行采取更宽松的货币政策,可能会引发一轮全球性的竞争性货币贬值。”
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虽然已具备较强综合国力,但依然无法在全球“一体化”的货币宽松政策大势下,保持独善其身的、与世界主流货币不同步的货币政策。这就是说,未来三年,或者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至少中国的货币政策需要向美国看齐,实行适当的、符合中国国情的、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
对中国来说,全球货币宽松带来的挑战一是人民币被动加速升值的风险,二是对外贸易出口,以及外贸平衡的问题。有数据显示,欧美日竞相“放水”,这加大了人民币兑美元等货币的上行压力,在美联储宣布QE3之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路上涨,一度触及半年多以来的盘中高点,此种压力,今年或将进一步加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的趋势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难以扭转,可以预料,无论是2013年,还是之后的数年,中国对外贸易的价格优势,将受到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虽然中国一直试图保持人民币稳定的、合理的升值,但这种压力,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会更加巨大,无论如何,中国不能大步退让,还是必须保持好人民币升值的稳定步伐。并进一步减少贸易顺差,增加进口,以尽力化解决贸易不平衡的现状。
在外部环境越来越不利的情况下,中国需要更多地利用内部市场,抓住国内经济转型的历史性机遇。全球货币政策的宽松化,恰恰倒逼着中国经济必须转型升级,减少对外依赖程度,全力扩大内需,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加国内的人均消费能力,增加环保投入与节能投入,切实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
与此同时,未来一段时间的货币宽松政策,还将与目前的通货膨胀压力增加、房价继续高涨、经济泡沫加剧等难题叠加,增加了中国的宏观经济调控的变数。如何在“货币宽松的倾巢之下,保持中国经济持续、快速、稳定的增长”,将是未来几年宏观调控的最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