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财评:货币超发未必成立,钱为啥变“毛”了?--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人民财评

人民财评:货币超发未必成立,钱为啥变“毛”了?

刘先云

2013年02月21日08:08    来源:人民网-财经频道    手机看新闻

就在国际社会关注西方国家大肆印钞是否引发“货币战争”的时候,有关“中国M2接近百万亿,M2/GDP全球最高”的报道也引起 “货币超发”的讨论。

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末,中国广义货币(M2)余额97.42万亿元,接近百万亿大关。M2与GDP之比高达188%,创下历史新高,而同期美国M2/GDP的比例为63%。而且我国货币存量已接近全球货币供应总量的1/4,成为全球货币存量第一大国。

关注经济体中的货币数量无疑是必要的,但完全用M2/GDP水平来衡量一个国家流动性的宽松程度并不合理。最基本的是,目前各国广义货币统计口径并不一致,这决定了不能简单进行横向比较。一般认为,我国M2的统计口径要远远宽于国外。

更重要的是,由于我国的发展阶段和融资结构等与发达国家不同,这也决定了不能以M2和GDP之比来衡量中国货币是否超发。

首先,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中国经济的货币化程度越来越高,需要更多的货币。比如,住分配的货币化改革,实物分房变为了补贴,还有自然资源等要素价格的市场化等,都会导致流通中货币需求量的增速高于经济增速,M2/GDP随之上升。

其次,研究还表明,M2/GDP的合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一个国家的社会融资结构和金融市场效率。通常讲,以银行间接融资的为主导的国家,M2/GDP数值会相对较高,而以券、股市直接融资为主导的国家,M2/GDP往往较低。

同时,发达国家金融创新活跃,一些具有货币职能的金融工具并未统计进入货币供应量。此外,西方发达的金融市场还可以加快货币流通速度,减少对流通中货币的需要,这些都决定了其M2/GDP之比会相对较低。

尽管我国“货币超发”之说不尽合理,但流动性相对宽松的现象仍然值得关注。近些年国际国内流动性过剩的局面确实存在,也造成了较大的通胀压力。近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CPI)保持了较高上涨幅度,老百姓通常会说“钱毛了”,这其中不排除有流动性相对过剩的影响。此外,我国房地产等资产价格更是出现飙升,房价涨幅大大高于居民消费物价涨幅。而房价未能纳入消费物价的统计,由此也使得我国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流动性过剩带来的负面冲击。

中国货币创造与发达国家不同的机制,外汇占款成为我国基础货币投放的主渠道。贸易和资本双顺差的大幅增长和强制结售汇制度,大大改变了我国货币创造的机制。为防止基础货币的过度释放和由此带来的通胀压力,央行又不断地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回收资金。

2012年4月16日国家外汇管理局表示,我国实行多年的强制结售汇制度已退出历史舞台,企业和个人可自主保留外汇收入。应该说,强制结售汇制度的取消,已经使得我国M2的增速大大放缓。2012年,我国M2增速为13.8%,增速低于年初制定的14%的目标,更低于此前20%以上的增速。通常来讲,为促进经济增长、防止通货紧缩,M2的增长应略高于GDP的增长,目前M2的增速已回归较为合理的水平。

往日财评:

人民财评:30万元买房变500万,楼市还会演绎多少传奇?

(责任编辑:谭树森、刘阳)

相关专题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