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6日讯(记者 李焱 专栏微博)“低劳动力成本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日前,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在两会间隙回答记者提问时再次提出这一警示。
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在接受记者采访。中国经济网记者李焱/摄
李委员表示,蓝领工人,特别是建筑工人的工资在不断上涨,速度远远超过GDP。因为这部分人多来自农村,他们的机会成本在城市,在建筑行业,所以农业生产的成本不可回避地在不断提高,又不可回避地会转移到农产品价格上来。“如果农产品价格上不去的话,谁愿意生产呢?不能总是靠政府补贴呀!这就是基本的通胀压力所在。”
李稻葵委员认为,除上述因素外,全球性的流动性过剩,全球性的资产价格、大宗产品价格上涨,也会导致输入性通胀持续不断地压向中国经济。“今年物价上涨3.5%的目标虽然可以完成,但是要经过艰苦的努力,社会各界应该做好一定的心理准备。”
至于输入型通胀,李委员认为,这在很大程度上不取决于我们,而取决于国际市场。他说,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输入性通胀压力不是太大。因为跟我国情况类似的印度、巴西、南非等国经济前景不好,宏观增长在放缓,对原材料的需求不像以前那么旺盛,所以国际市场大宗产品的市场价格不像两年前那样居高不下,这客观上讲是一个比较好的条件。正因如此,李稻葵委员认为,在目前阶段适当加快一点基础性建设投资是有道理的,但很难讲再过半年或一年情况会怎样,所以随时要保持高度警惕。
委员小资料:
李稻葵,原籍安徽凤阳,生于北京。高中就读于四川省重点学校成都第七中学。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佛里曼经济学讲座教授、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更多报道请见中国经济网“寻求推进改革开放的最大公约数——2013两会专题”
(来源: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