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邹锡兰 谈佳隆︱两会现场报道
清远市,地处广东省中偏西北部。省城之屏障,南北粤之咽喉,紧邻北广州。用清远当地人的话说,全国富裕省份中的穷地方。
清远很努力,2003—2010年,清远实现了广东省内GDP增速“七连冠”,然而过度依赖于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化的发展模式带来了后遗症。
国际金融危机给“发烧”的清远经济泼了一盆冷水,清远的经济发展从此陷入调整周期,高速增长不再。这迫使清远官员必须抛弃“短视思维”和“伪城市化”幻想,踏踏实实践行有质量的城镇化。
在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清远市市长江凌看来,新型城镇化应该在强调城市建设发展的同时,注重生态文明、人本精神对于城镇化的意义。江凌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这次来开全国两会,希望中央政府能够在区域协调发展、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给予支持。”
未来要“二三并进”
清远市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党的十八大提出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省委也作出了2018年全省率先建成小康社会的决策。按照十八大的目标要求和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方案》进行测算,2012年清远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为78%,离全面小康目标还有22个百分点的差距。不仅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我们的压力很大啊。”江凌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这意味着2013—2018年,清远市GDP的年均增长必须达到15.5%。清远目前还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从国际和国内的经验看,这一阶段往往可以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直至完成工业化。”
“小康社会”是一个综合指标,涉及六大监测领域,清远的实现程度最低的,恰恰是经济发展和文化教育,分别只有62%和76.1%。不是清远不努力,而是基础差距太大,追赶仍然需要时间。
“今年清远的经济增长定在8%,还是比较有压力的。”江凌坦言,“我们以前一直很重视工业,服务业对于经济的贡献并不高,未来我们的经济发展模式需要‘二三并进’。”
树立“人本城市”的理念
在中国,有一些二三线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盲目强调“大干快上”,而往往后知后觉地发现,只有“工人”而没有“市民”的城镇化是不能持续的,通过“县改区”来提高统计学上的城市化率更是舍本逐末。
“我们想通过城市化水平的提升,让更多的农村有条件到城市务工的人口能够转到城市里面居住、工作,降低农村土地供养人口的压力,这是提高城市化水平努力的方向;我们同时也提出来,要通过人本城市的打造,用‘人本城市’的理念来推进城市化。”江凌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人本城市”并不仅仅强调以人为本,更强调在这个城市发展和建设过程中,应该考虑和平衡各种各样城市居民的需求,政府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时不能“拍脑袋”,而是应该更多了解市民的各种诉求。
清远市相关部门负责人向《中国经济周刊》举例说:“比如公共交通建设,过去唯一的思路是城市快行公交系统,不断加大公共汽车的投放,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公共交通水平,便利了一部分市民,但却给那些喜欢骑自行车的市民带来不便。所以我们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同步建立两套系统,快行公交和慢行公交,这可以让喜欢骑自行车的市民有个安全舒适的通道。”
除了公共交通之外,公共医疗和教育服务亦是新一届政府关心的重点。据江凌介绍,清远正在建立“柔性的人才长效机制”,与一些大城市的人才服务机构,像广东老教授协会等这一类的机构合作,使得这些人才,不为清远所有,但可以为清远所用,并可以根据当地的需要,周期性进行服务。
清远市相关部门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今年,在清远市辖乡镇工作的教师、医生等专业人才收入水平,将和在县城工作的教师医生收入持平。到2016年,在清远北部地区乡镇工作的医生教师会比在县城工作医生教师高出10%左右的待遇,南部地区的待遇大约高出5%左右。”
生态是核心竞争力
城市化和工业化,先污染后治理成为了绕不开的怪圈,清远决心能够摆脱这个“宿命”。
“清远最核心的竞争是生态的竞争力。”江凌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清远有两个优势:一是我们和珠三角城市相比,我们生态环境更好;二是我们和环珠三角的城市相比,我们更贴近珠三角的核心区。二者合一,形成了清远的核心竞争力。所以,如果清远没有了生态环境,我们就严重缺失了核心竞争力。”
清远地处北江上游,其生态环境直接影响到珠江三角洲的千百万居民的安全。在江凌看来,清远绝不能走珠三角地区的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清远脆弱的生态环境一旦受到破坏,对珠三角的发展将是一个灾难。
清远市相关部门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我们在辖区内的产业发展有一个明确的规划,一方面要求对污染企业加快淘汰力度,提出限期整治的要求,若限期内不能完成环保整治,坚决关闭。另一方面,对于所有新进的产业,做严格的产业准则的建设,凡是对环境有严重影响的企业,凡是不能通过治理来和环境平衡的企业,不管这个企业能为地方带来多大的效益也要坚决淘汰。”
如今,清远正努力建设“绿色湖城”,进一步提升生态在城镇化发展中的重要性。在多项建设和筹建工程之后,清远市区的水面面积达40多平方公里,占市区面积的40%以上。
“我们希望清远能够建设成为华南地区最适宜发展居住的山、水、田、城相依相亲相融的休闲之都,5年内把清远打造成广东最美的城市之一,成为珠三角地区名副其实的生态后花园。”江凌告诉《中国经济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