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决算体系基本实现全口径 利益导致社保基金未进预算--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

预决算体系基本实现全口径 利益导致社保基金未进预算

王红茹、郭芳采访整理

2013年03月12日07:35    来源:人民网-中国经济周刊    手机看新闻

点击浏览下一页

  全口径预、决算的实施主体为政府,监督主体是人大。过去政府收入一部分进入预算,一部分没有进入预算,所以才有“预算内收入”与“预算外收入”这一说法。现在,“预算外”这个概念已经不存在了。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 刘尚希

  在今年的两会上,社保基金预算正式提交到了全国人大的预算报告中,这就意味着主要由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保基金预算四部分组成的政府预算都要通过人大进行审查和监督,我国的财政预、决算体系基本实现了全口径。

  政府所有预算都要经过人大审查

  过去提交全国人大的预算报告中,有的预算项目并没有列入其中。现在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的审查和监督”,提出这句话是基于这样的背景:项目只有列入预算,全国人大才能对其进行审查和监管。

  我国的政府预算主要由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保基金预算四部分组成,这就意味着,凡是政府的收支都应该进入预算。之前,前三项都已经进入预算,都经人大审查和监督了,只有社保基金预算没进入。也就是说,人大只监督了一部分,另一部分没有得到监督。

  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并没有“全口径”这个概念。

  全口径,就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所有的财政收入和支出均要纳入预算和决算的统计方法。全口径预、决算,是指监督主体通过一系列方法和措施将政府所有的财政收入和支出均纳入预算和决算的法制化运行机制。

  全口径预、决算的实施主体为政府,政府根据地区财政收入和支出计划,制定财政预算决算草案,报请人大审批形成法制化的财政预算决算。

  全口径预、决算的监督主体是人大,人大审查并决定是否审批政府的财政收支计划,并最终决定预算决算。过去政府收入一部分进入预算,一部分没有进入预算,所以才有“预算内收入”与“预算外收入”这一说法。

  以前,政府收支要大于预算收支。现在政府收支全部进入预算,进行全覆盖,意味着政府的收支和预算收支相等。政府所有的预算都要通过人大进行审查,实际上也就是实现了全口径的监督,“预算外”这个概念已经不存在了,我国的政府预算也达到了全口径编制、全口径监督、全口径透明和全口径公开。

  部门利益导致社保基金未进预算

  从2011年开始,我们国家的预算外收入就已经纳入了预算管理。

  今年的一项重要改进是,将全国社会保险基金的预算也列入了预算报告。以前之所以没有列入,有认识上的问题,也有利益的问题。

  其中涉及一点:部门之间的认识不一样,导致进入有一点难度。社保基金的收支管理是人社部在管,财政部主要是管财务以及承担兜底责任。随着财政资金用于社保的越来越多,把社会基金预算纳入政府预算体系并接受人大监督的必要性就显得日益紧迫。

  现在凡是涉及到政府收支都必须进政府预算,都必须报人大审议,都必须主动接受人大的监督,而且要公开透明,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谁也不能背离这个大趋势,部门利益说不过这个大道理。

  今年增加社保基金预算,其首要的意义就是实现了全覆盖政府预算体系就是由四大预算构成的,只要涉及到政府收支都在这四个预算里面了,这跟国外讲的预算内涵也基本上是一样的了。

 

(责任编辑:李海霞、刘阳)

相关专题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