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中国继续“世界工厂”的
三大优势
裴长洪认为,中国“世界工厂”地位至少在未来10年不会被取代。国际上的一些调研数据也在支持着裴长洪的观点。
德勤年初发布了《2013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指数》,位居竞争力首位的是中国,且预计5年后中国仍然稳居第一。毕马威最近以31个国家的200名汽车业内人士为对象,对“作为投资目的地最优先选择哪个国家”进行调查后发现,七成受访者的回答是“中国”。
“制造业回流美国的现象确实存在,但主要发生在高端产业中的高端技术环节。而其他发展中国家很难具备作为‘世界工厂’的条件,难有替代者承接如此大规模的转移。”从人力资本总量看,我国在未来10年中仍占绝对优势。“如果将25岁及以上人口总量与人均受教育年限乘积作为一个国家的人力资本总量,那么,2010年,在‘新钻11国’(指成长潜力仅次于‘金砖国家’的11个新兴市场,包括巴基斯坦、埃及等),加上印度、中国这13个国家中,中国人力资本总量所占比重超过50%,2020年仍占45%左右。”劳动力素质加快提高,裴长洪将此视作中国的“第二次人口红利”。
在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跨国公司研究中心主任王志乐看来,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并没有被削弱,因为,“中国制造业的三大优势没有变。”
“首先,中国有迅速扩大的市场。2012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20万亿元,2008年只有10万亿元,5年翻了一番,这在国际上是不可思议的。并且,中国的消费市场还将继续扩大。”王志乐说。
其次,虽然中国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但劳动力的素质近些年来明显提高。中国劳动力的“性价比”在国际上还是很有竞争力的。尽管制造业向东盟转移的风声劲吹,但首先转移的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比如制鞋、服装。王志乐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他从不少大型跨国公司处得到的消息是,他们还是考虑扩大在中国的投资。
2010至2012年,GE在中国追加20亿美元投资,集中于创新和战略合作。GE高层在不同场合均表示,中国是GE未来最大的市场。“其他劳动力输出国家的人力成本往往比中国低30%”,GE公司副董事长约翰·赖斯说,但是其他问题会抵消掉这部分差价,特别是很多国家缺乏可靠的供应链。
“可靠的供应链”,是王志乐口中中国制造业的第三大优势。“现代工业制造都是分工合作的,需要大量的配套商,比如汽车产业就很典型。中国近年来成功建立起了世界上相对很有优势的产业配套体系。包括越南在内的一些东盟国家还不具备。”王志乐说。
德勤《2013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指数》中也提到,中国集中力量将供应链本土化并建立创新中心,从而被视为唯一一个能够跟发达国家并驾齐驱,拥有同样供应商网络优势的新兴国家。
中国正赋予“世界工厂”新的内涵
王志乐认为,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不一定是负面的,“从性价比的角度考虑,就逼着留下的制造业要转型、升级,向更高端的制造业发展。中国制造业目前正面临这样的挑战,能不能转型升级、节能环保。”
“中国作为‘世界工厂’未必就是好事。在一定时期内,我们还是更愿意把自己定位在制造业大国、强国更好。单纯的‘加工厂’并没有多大的利益和好处,我们不必太在意这种地位的得失。相比之下,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其核心在于改变人才培养机制,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中国世贸组织研究院院长张汉林说。
全国人大代表、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宗庆后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当前,中国不应该再做“世界工厂”、“廉价的工厂”。“别人设计产品,贴别人的品牌,给我们订单来加工,这样做外贸其实很简单,反而开发国内市场就不那么容易。目前中国制造业企业需要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要创新,提升技术档次。”“眼下,欧美国家经济低迷,需求减少,我们的出口也相应减少,有些人就感到恐慌了。但实际上,这给了我们很好的重新审视自己,谋求发展的好机会。”宗庆后说。
事实上,一些中国制造业企业已经在走科技创新、转型升级之路。
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格力电器”)2012年度业绩快报显示,公司全年营业额突破1000亿元,成为迄今为止全球首个依靠单一品类(空调)突破千亿的家电品牌。
“现在市场的严峻形势不可否认,国内外的消费欲望都降低了。只有坚持自主创新,企业才能度过寒冬,民族品牌才能在世界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全国人大代表,格力电器董事长、总裁董明珠说,“格力电器用行动证明,自己不仅能扮演好‘制造者’的角色,在自主创新领域特别是核心技术创新中,同样能成为世界的强者,赢得尊敬。”据悉,格力电器每年的科研投入超过30亿元。
创新不仅能让中国企业在全球竞争中掌握产品定价权和趋势定义权,更能带来实实在在的利润。
“目前基于持续创新平台下的新产品已经成为美的集团的‘利润奶牛’。2011年美的集团共推出上千款新品,实现销售收入超过总收入的50%,利润贡献率超过65%。”全国人大代表,美的集团董事、高级副总裁袁利群说。她告诉记者,过去5年间,美的集团整体科技投入费用超过100亿元。“十二五”期间,美的集团明确提出“每年收入的3%投入研发”。
“考虑到内外部条件的变化,中国应积极培育形成新的国际竞争优势,赋予‘世界工厂’新的内涵。”裴长洪认为,这主要要从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研发能力出发,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上培育产品的品牌,提高出口产品的品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