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代表委员热议 养老问题要如何面对?【2】--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财经专题>>2013年阶段性专题>>两会财经专题

两会代表委员热议 养老问题要如何面对?【2】

2013年03月15日08:32    来源:光明日报    手机看新闻

  老有所养,期待多方联动

  一星期不见,母亲可好?三餐吃了什么,头还疼吗?电话这头,宁夏医科大学副校长戴秀英委员仔细询问着母亲的近况。那头接电话的,是聘来照看母亲的保姆。她的母亲今年83岁,生活不能自理。

  和戴秀英委员一样,年过半百的伊丽苏娅委员常年照顾着患病的家人——偏瘫的丈夫;几十年前,为陪伴病重的老父,她放弃了出国深造的机会。

  “一个家庭出现失能老人时,会面临巨大的困难。我国现有3750万失能老人,根据中国传统,居家养老还是最主要的模式。”湖南永清环保集团董事长刘正军代表建议,加大力度培养养老护理员,对其进行有计划的专业轮训,实现百分百持证上岗。同时,采取政府出资、社会捐赠、个人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对有需求的老人实施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为老人生活提供便利。

  伊丽苏娅委员则期待着社区提供更加完备的养老服务。“比如家庭饭桌、陪聊、陪护看病,还可以为80岁以上老人配置社区家庭医生,定期上门诊疗。”

  “可不可以参考保障的模式,建立专门的老年社区?”安徽省政协原副主席李宏塔委员的想法更进一步。他认为,可以借鉴国外发展专业养老社区的经验,为老人们提供更加集中、更具针对性的社区服务。

  “各类养老机构资源严重稀缺,为了福利院的一张床位苦等五六年的,比比皆是。”朱建民委员认为,应鼓励在政府主导下由民间资本甚至海外资本投资兴办养老服务。“敬老院建起来了,还得有专业人才。我国高校应该尽快开设‘老年事业管理’本科专业,为老年服务机构培养具有完整知识结构、较强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山东英才学院董事长杨文委员认为。

  “乐龄社会”的“银发红利”

  几年前,朱建民委员去日本考察,所见所闻令他印象深刻:在高速公路收费口,收费员都是60多岁的老人,脸上洋溢着快乐与满足。加油站、餐馆、社区,很多地方都跃动着这些“老兵”的身影。

  “在新加坡,上世纪70年代末就提出了‘乐龄社会’的说法。”李宏塔委员介绍,“这体现了对老人价值的认可,以及对老人追求精神生活的支持——创造条件,让他们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柯杨委员认为,人口老龄化可怕不可怕,关键在于如何看待老人——把老人视为包袱,会感到心情沉重;视其为社会财富,则会发现另一种价值。“全社会应当尊重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的诉求,让他们参与社会生活。这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必由之路,也不失为缓解‘空巢之痛’的一种选择。”

  更何况,在“银发浪潮”来袭之际,也带来了巨大的老龄产业发展商机。“现在世界各国都在研究银发经济,更有人把它叫做‘银发红利’。我们能不能抓住机遇,赢得红利?这就涉及到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调整问题。”胡晓义委员认为。

  “老年用品、保健服务、文娱旅游……这是一片巨大的蓝海,应该及早重视起来,把‘夕阳工程’做成‘朝阳产业’,造福老人,也造福社会经济。”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宋永忠委员说,“我们应该有这个信心。”(记者 王斯敏 方莉)

(责任编辑:达昱岐、李海霞)

相关专题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