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概念托起大盘 多轮驱动新型城镇化 【3】--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

“新型城镇化”概念托起大盘 多轮驱动新型城镇化 【3】

孙冰

2013年03月26日08:05    来源:人民网-中国经济周刊    手机看新闻

  应与“农村现代化”并行

  韩俊: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要警惕一些问题。第一,要防止盲目地追求城市的豪华,城镇化的核心不是有多么漂亮的建筑,而是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改善民生上;第二,要防止继续不断地强化投资的驱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逐步转到消费驱动;第三,要防止加剧产业的雷同和产业的过剩,这点是现在面临的突出问题;第四,要防止继续走圈地的道路,土地财政要转型,让地方有可持续的财税来源;第五,要防止搞片面的大城市化,城市过大,一定会增加经济发展和老百姓生活的成本,如果将来北京有五六千万人,很难想象会有多么拥堵,环境有多么糟糕;第六,要防止走高耗能的老路,现在城市的耗能60%是跟交通和建筑有关的,城市化、城镇化一定要走低碳的道路,一定要走绿色发展的道路;第七,要防止在城镇化的过程中造成农业的萎缩,造成农民的破产和农村的凋零。中国的现代化一定要做到双轮驱动,一个是城镇化,一个是农业、农村的现代化,不能够单方面用力。

  姚景源:首先,相对于土地的城镇化,更为重要的是人的城镇化,不能让农民被进城以后成为“三无”人群:一无土地,二无工作,三无社保,这样问题就大了,也与我们城镇化的初衷相违背。城镇化要让农民生活更幸福,推动农业现代化。

  其次,城镇化绝不是简单的盖楼修路,不是城市的扩张,更是人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要发生根本的变化,难题就在这里,怎样让农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根本转变?没有农业现代化,农业就不能够释放大量的劳动力进到城镇,支持城镇化的建设。

  第三,城镇化不能搞千城一面。现在有时候会不愿意回老家,因为已经找不到家乡的味道,全国的城市都是水泥高楼、玻璃幕墙,我们不能在城镇化建设当中失去特色、失去文化、失去历史。

  农民市民化不是简单“改户口”

  尹中卿:首先是产业政策上积极引导。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基础,产业发展是城镇建设的核心。城镇没有产业的支撑,就缺乏造血的功能,不仅不能发挥城镇的应有作用,而且还会拖累区域经济的发展。目前,我们国家还是有相当多的县城产业发展过于分散,这就需要政府积极引导,更根据当地的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能力,壮大特色产业,建设产业园区,培育龙头企业,以形成一镇一业、一镇一品。

  其次,政府要增强公共服务功能,努力实现县域城镇的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全覆盖。目前县级公共服务水平不高有体制上的原因,如现在的县域普遍以转移支付来维持正常运转,分税制分到省一级,没有继续向下分,所以,县级政府财力有限,社会保障水平无法与大城市相比。在推进城镇化建设中,可以探索解决这个问题。

  第三,需要推进人口的迁移和户籍制度改革,增强县域城镇人口的集聚功能。县域城镇是连接城乡的桥梁,户籍制度改革有利于降低本地农民进城的门槛,引导和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人口进入县域城镇落户,为城镇化提供充足的劳动力。

  韩俊:城镇化是中国今后发展最大内需潜力之所,也是我国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点,在这个过程中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扎实地提高城镇化的水平和质量,关键是有序推进农业人口的市民化,这就会涉及户籍制度。去年中国的城镇化水平超过52%,中国已经是城市化的国家,但是城镇化的质量并不高。现在每四个城镇常住人口中,就有一个是外来流动人口,没有户籍,这些人的就业质量、教育医疗、福利保障,都跟有户籍的城镇人口有很大差距,这就是城镇内部新的二元结构。但推进农民市民化,绝对不是简单的改户口,关键是缩小贫富差距。我们的目标就是要逐步剥离粘附在城镇户口上的各种福利,最终实现二者完全脱离。希望实现这个目标不要花太长时间,一定要让农民看到希望。

(责任编辑:李海霞、刘阳)

相关专题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