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财政”还有没有治?--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财经频道滚动新闻

“土地财政”还有没有治?

2013年07月03日08:22    来源:北京青年报    手机看新闻

  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越强,地方债务的风险就越大。因为,在有效的债务化解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没有建立的情况下,“土地财政”带给地方政府的就是土地收入越多,政府大兴土木的热情越高,债务积累也越快。

  在沉寂了一段时间以后,今年以来,“土地财政”再次成为一个十分敏感的话题,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据媒体报道,伟业我爱我家市场研究院近日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1至6月份全国306个城市共交易土地15493宗,土地出让金高达11305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增长60%。其中,上海同比增长277%,杭州更是同比增长504%。

  在经济运行状况不佳,财政收入增速明显放慢,地方可支配财力捉襟见肘的情况下,地方政府不是通过想方设法改善经济发展环境、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提高企业的运行质量和效益来达到扩大财源的目的,而是再次把眼睛盯住“土地财政”,继续通过“土地财政”增加政府可支配收入,并用“土地财政”获取的收入“吸引”银行信贷资金、社会资金,进行城市建设与改造、政府项目建设。

  从表面看,“土地财政”对拉动GDP产生了快速启动效应,使政府的各项经济数据不因为经济形势不佳、企业经营状况不好而受到明显影响。但是,由此产生的后果却是十分严重的。不仅房价出现了反弹,而且严重挤占了社会资源。因为,地方政府在大搞“土地财政”的同时,也通过各种手段,以土地为抵押,继续从银行争取各种信贷资金支持,导致实体经济得到的信贷资金支持更少。近一段时间以来出现的“钱荒”,很大程度上与地方政府继续大搞“土地财政”、继续负债建设不无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从2010年起,决策层和管理层就明确要求,地方政府通过“土地财政”获利的收入,要重点用于改善民生和偿还政府债务,用于保障房建设、教育投入等。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地方政府从土地上获利的收入,根本就没有用于这些方面,而是继续与扩大政府负债相“配套”,进行城市建设与改造、大拆大建。别的不说,仅轨道交通一项,就足以让地方政府要在“土地财政”之路上走上很多年,且越走越艰难,越走越危险。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