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状:实体经济部门“钱荒”而虚拟经济部门“钱多”
在日前结束的2013陆家嘴论坛上,“一行三会”主要领导都对当前在中国银行体系和金融市场出现的“钱荒”问题作了重要讲话。无论是周小川行长提到的央行会想方设法调节流动性以保持市场稳定,还是尚福林主席指出的银行体系总体流动性不缺,都释放出领导层鲜明的意图:当下中国金融体系的“钱荒”是市场过度反应所致,政府的首要任务是控制好社会“流动性恐慌”心态的蔓延。
从过去这些日子来看,政府一方面按部就班地推进城镇化和金融创新的进程,增强市场对未来改革的信心,努力引导资金进入到实体经济部门;另一方面又一改过去外汇占款减少时银根放松的做法,通过强化市场监管倒逼金融机构“去杠杆化”,以堵住虚拟经济部门资金“空转”的漏洞。
如果没有这样的政策努力,在发达国家不断超发货币之后,我们的地方政府可能再次出现投资“错位”和“越位”的行为,加剧目前实体经济部门“钱荒”与虚拟经济部门“钱多”并存的问题。
这是因为:一方面,美国等发达国家依靠人才和资本优势进行创新驱动的新一轮增长方式,短时间还难以形成,他们的着眼点仍在摆脱失业、债务和资产通缩等目标上,投放的大量货币也主要是用于减税、降低融资成本和债务负担、增强抵押资产和金融资产价格修复所需要的流动性,根本不能保证大量资金是否能真正流进实体经济。目前看来,大量低成本高杠杆的资金又流向了新兴市场国家,因为那里的政府可能是拉动投资的主体,他们这种不计成本的“刚需”投资,恰恰会助长全球金融资本“搭”其经济增长的便车进行投机套利;而企业群体却会在全球有效需求严重不足的环境下,渐渐退出实业舞台,甚至加入到“以钱养钱”这种高风险快节奏的赚钱行列中。
另一方面,全球金融资本非常觊觎新兴市场国家的投资机会。理由有三:一是新兴市场国家储蓄多、追求财富的动机旺盛,但危机时期投资渠道却偏少,很容易形成集中投资,催生泡沫,这是外来投机资本获利的绝佳环境;二是监管不足或监管过度,政府往往在短期会主动进行纠偏,这很容易让投机资本顺势而为,渔翁得利,造成一抓就死,一放就乱的格局;三是新兴市场国家投资者的损失会引起政府的同情,政府往往会通过救助来获取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