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市房企资金最为紧张的2010年以来,大多数房企都尝试通过信托融资的方式度过流动性危机,中华企业就便是其中的一员“猛将”。查阅中华企业公告,中华企业去年至今已经与16家信托公司进行信托融资,而且与绝大多数信托公司都只做一单。
中华企业去年年报显示,旗下有12家信托公司超过50亿元的信托债务计于其他流动负债、其他非流动负债等项下。今年以来,中华企业的销售与盈利状况有了一定程度的改观,但是其相对较高的成本融资局面仍未得到改善。今年以来,中华企业继续向兴业信托、渤海信托等进行信托融资,融资额高达32亿元。从合作方数量来讲,中华企业或已创房企之最,去年以来共有16家信托公司为其融资,占正常经营信托公司的近1/4。
16家信托公司齐上阵
根据中华企业披露的数据,今年一季度,中华企业合同销售金额15亿元,营业收入11.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近四成。加上近日中华企业收购大股东持有的上房集团60%的股份,盈利来源增加,为中华企业逐渐摆脱高成本信托融资对其利润的蚕食提供了腾挪的空间。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中华企业已经摆脱困境,截止到今年一季度末,中华企业账上资金仅有20.6亿元,虽然一季报并未披露存续信托融资的数据,但是与其2012年年报中披露的超过50亿元信托融资的数据相比,覆盖率仅有40%,流动性风险仍不容小觑。
事实上,今年以来,信托融资仍在中华企业的融资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
今年以来,中华企业陆续公告,通过或拟通过中信信托、渤海信托、兴业信托、国元信托融资,合计金额达到32亿元,其中向渤海信托和兴业信托的融资规模均为10亿元,4家信托公司的平均年融资成本在9.75%—10.5%之间。
今年5月份,中华企业还曾向兴业银行申请了一笔期限为3年的借款,利率为基准利率上浮20%,为7.07%,与信托融资相比,平均相差不足3个百分点。
事实上,中华企业的信托融资方式确实略显“奇特”,与一般公司与少数信托公司进行长期合作不同的是,中华企业可谓“广撒网”,今年中华企业公告中申请借款的上述4家信托公司加上中华企业去年年报中披露的存续信托项目的信托公司,中华企业去年至今已经与16家信托公司进行信托融资,几乎是现有正常营业信托公司数量的1/4,而且与绝大多数信托公司都只做一单。
高成本吞噬利润
在房地产遇到最严厉调控的背景下,中华企业激进的扩张策略反变成利润增长之痛。从2010年至今,有一批上市中型房企运用信托方式腾挪流动性空间,中华企业可以说是这一类上市房企代表。
中华企业2012年年报显示,截止到2012年年底,中华企业一年以内到期的其他非流动负债项下涉及6家信托公司的8笔信托计划,包括五矿信托、上海国投、建信信托、四川信托、中投信托以及去年于当地成立的陆家嘴信托,期末余额达到22.31亿元。仅此一项,中华企业今年内就要支出超过22亿元用于偿还信托融资。
其他流动负债项下,包括中海信托、华能贵诚信托、上海国投两家信托公司,期末余额为3.97亿元。其他非流动负债项下,中华企业还包括有中铁信托、大业信托、中诚信托、平安信托、兴业信托等多家信托公司的信托计划,期末余额也高达25.86亿元,而2012年年初时该项余额仅为8.52亿元。
上述三项加起来,中华企业身上所背负的信托债务超过50亿元。
而同期,中华企业的总资产为258.52亿元,仅信托债务余额便达到了中华企业总资产的1/5。
信托负债造成的最大问题在于,其高于银行贷款的成本将持续挤压公司的利润。以中华企业年报中披露的数据为例,去年中华企业信托融资的平均年化成本约在10%-13%之间,这也就意味着中华企业要为50亿元信托负债支付年化超过5亿元的利息。中华企业2012年实现净利润5.7亿元,而期间中华企业财务费用便高达6.5亿元,中华企业利息支出6.6亿元,信托融资成为压缩中华企业利润的主要因素。
“信托融资的财务成本较高,对于规模不大的房企来讲,一定要保证每一个阶段的销售回款与偿还信托贷款的平衡,一个项目销售不足,很可能给公司带来流动性的问题,而借新还旧会更会增加财务成本。”一位券商分析人士指出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