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宝斋四万藏品耗资数千万 否认洗钱指控(图)【2】--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

冀宝斋四万藏品耗资数千万 否认洗钱指控(图)【2】

2013年07月15日08:03    来源:新京报    手机看新闻

  排队登门的文物商

  王宗泉,68岁,1966年出任二铺村党支部书记,至今已47年,他的另一个身份是冀宝斋博物馆馆长。

  “主要是为了弘扬民族文化。”谈起建博物馆的目的,王宗泉这样解释。

  这位村支书自称有30年的收藏经历,2010年,还获得“中国十大民间收藏家”的称号。从上世纪80年代,博物馆收购的几万件“藏品”,都由王宗泉一手把关。

  “博物馆的藏品是真是假,神仙都说不清。”王宗泉说,他主要是从民间市场收藏品,对象是外地的老百姓,为鉴别古董,他还特意买了几本书研究。

  王宗泉说,从事收藏30年,他只走过一次眼。

  10多年前,王宗泉第一次买宣德年间的青花瓷碗,花了3000元,“那是用硫酸做旧,画工粗糙,手感也不对,是现代仿制的。”

  现在,王宗泉认为,他擅长辨别瓷器,他认为这最难仿,“任何一点都仿不像,一摸就摸出来,靠手感。不用鉴定,专家不如我懂。”

  王宗泉认为他是从实践中走出来的。他说,起初他在附近村里贴广告,找来懂行的人帮着鉴别,“后来收藏多了,鉴别能力上去了,名气大了,全国各地都向这里送。”

  王丽华是二铺村村民,她曾负责帮助王宗泉清洗收来的文物。她说,由于收的东西太多,无处摆放,就摆在村委会的院子里,“摆不下,又存放在村子澡堂里。”

  王丽华说,王宗泉收的古董消息传开后,远近闻名,送货的人排起的长队约一公里,像赶集一样,送货人来自全国各地,以江西、浙江等地的南方商人居多。

  冀宝斋博物馆仓库保管员王宝玉说,对于文物商送来的货,王宗泉看上眼,给别人出个价,送货人觉得合适,他就买下。

  “他造诣有多深?不好说。”王宝玉说,送货人蜂拥而至,“那是王宗泉讲信誉,送来就能卖掉。”

  卖地建起博物馆?

  王宗泉购买“文物”的资金,又是从哪来的?

  原村会计杨宝谦说,王宗泉买的这些古董,花的全都是集体的钱,包括村厂里的盈利和卖地的钱。“钱全被他玩没了。”

  公开资料显示,上世纪八十年代,二铺村因率先致富成为原衡水地区第一个小康村而名声在外;上世纪九十年代,村里因投建衡水湖第一个旅游景区灵秀山庄而广为人知。此前村里还有暖气片厂、铁厂、灵秀山庄企业。

  曾先后担任铁厂厂长、村主任的黄建文记得,八十年代,村里主要盈利靠铁厂和暖气片厂,那时暖气片厂年盈利在200万左右。后因污染严重,铁厂于2006年前后被关。

  黄建文说,从八十年代开始,王宗泉一直在卖村里的土地,先后卖过吉美购物广场、熙湖茗苑等地块。吉美购物广场地块于2008年前后被卖,17亩地,总价1700万。

  冀州市熙湖茗苑法人代表张民路透露,2008年,王宗泉把博物馆斜对面的土地卖了60多亩,每亩50万元,卖地价值3000万。熙湖茗苑先后建三期,第一期纯盈利3000万,二期估计2000万左右,未开发有8亩多。

  张民路参加了博物馆的奠基仪式,“建博物馆的钱,是熙湖茗苑卖房和卖土地的钱。”

  黄建文的妻子说,多年来,村里出卖土地确实给过村民钱,但每人至今只分到22000元,按全村1600人计算,总共3520万元。

  村民刘新亮说,今年,王宗泉又将博物馆对面的地卖了,总价6000万左右。

  王宗泉否认“卖地建馆”的说法,他说,二铺村年产资2个亿,建博物馆所用资金是历年积累下来的,基本上是从村里企业拿的钱,卖地的钱全都分给村民,跟建馆无关。

  对于博物馆的每年日常支出问题,王宗泉说,博物馆每年耗费只有七八万元,员工工资是从博物馆的门票收入里出。

  现状是,该博物馆参观门票30元/人,馆内有30多名员工,博物馆属于亏本经营,至今尚欠工程几十万元。

(责编:郝帅、刘阳)

相关专题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