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呼和浩特8月21日电(记者 董峻、张丽娜)从赚农民的钱到帮农民赚钱,从为农民提供科技服务到帮农民卖产品、做担保,内蒙古永业集团从一家生产肥料的小民营企业发展成一个农业产业集团,以为城市送健康、为农民送财富为理念,走出一条资源增值、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地方增税、环境增绿的“三农”新路。
技术为本,依靠“产品+服务”助农致富
8月中旬的一天,呼和浩特市郊区前不塔气村的一个蔬菜大棚里,村民段全喜分别从两块地摘了两根黄瓜给记者品尝。它们味道差距明显,一根寡淡、一根浓郁。这是老段的试验田,后者是他喷施了永业生命素的成果。
“我种了一辈子地,有科技员手把手帮忙的效果还是不一样。我的样板田种出来的菜不光味道好,还比普通田增产二三成。”老段说。
永业生命素是永业集团依托内蒙古的褐煤、风化煤资源,利用生物技术提纯的含腐植酸水溶性肥料,可使农作物更好地吸收土壤中的氮磷钾,从而提高产量、改善口味。
腐植酸的利用并非高新科技,但永业依靠先进的加工技术和流程,把产品做到了最好。不过,这并不是集团经营的最大“法宝”。他们的最大特点是建“永业科技服务站”,发力农业科技推广的“最后一公里”。目前,永业公司在全国800多个县建立了35000多个科技服务站,遍布25个省份的乡村。
永业科技服务站的农技辅导员郭永青说,每年春天他会对农民集中进行农技培训,帮助选种育苗;入夏后,田间管理、喷药施肥全程指导;进入9月,给使用永业生命素的农田测产,为农民提供销售渠道信息;冬闲时,他就到自己分管的村子走访,摸底农资产品使用情况。
发力流通,农产品营销买全国卖全国
重庆长寿区盛产沙田柚。永业在邻封镇做了200亩样板田,和邻封镇政府共建精品沙田柚合作共管示范基地,并由永业定向回购。几年工夫,这种“科技服务下乡—合作共管基地—农产品回购”的利益共享模式很见效,带动了大批果农增收。
2011年,长寿沙田柚、新疆红枣、阿拉善苦豆子蜂蜜、武夷山大红袍茶叶、黑龙江大米……这些永业指导生产的绿色农产品被冠之以“乐自然”的商标,出现在各地的农产品市场。永业集团把各地的名特优新农产品推向全国。
永业集团总裁程坦说,绿色农产品销售渠道既实现了农民增收,也保证了市民餐桌的安全,从田间到餐桌产业链条的建立,受惠的不仅是企业本身,参与其间的农民实现了农产品的优质优价。
永业将自身定位为“三农”服务商,从产业链的两端着手,一端植根农村,通过建立永业科技服务站助农增产增收;另一端连接城市,通过输出绿色农产品,在帮助农民解决卖难问题的同时,让城市消费者购买到放心的绿色健康食品。
这一全产业链联合了一、二、三产业,构建起了完整的双向可扩展服务体系。企业为动力引擎,带动了现代农业企业、农业合作实体、农户、科技服务站、金融机构、农贸市场、食品工厂、农业经纪人的整个链条,每个环节都通过增值受益,实现了农户、企业、社会和谐发展。
为农担保,推动农村金融搞活“三农”
内蒙古奈曼旗沙巴淖尔村农民包长春是个种粮大户,种了160亩地,过去每年打3万多公斤粮食。去年,包长春在当地的永业科技服务站担保下,贷款打了两眼井,收了7万公斤粮食。今年,他又在永业担保下贷款30万元,买了一台大马力拖拉机。
贷款难是农村金融服务的老大难。永业尝试以科技服务站为担保,借力农业银行为农民提供小额贷款。到2012年底,与永业合作尝试“银企农户贷款授信合作模式”的农业银行通辽分行,授信担保额度3.6亿元,直接受益农户达1000多户。
这是永业将科技服务平台与当地银行小额贷款系统、支付结算体系相结合,组建新型农业服务体系的一次尝试,旨在为农户提供授信贷款服务、批量担保服务。
这种“银—企—农贷款授信合作模式”一方面有效解决了个体农户在申请贷款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信用低、风险大、无抵押等问题;另一方面,由永业科技服务站为农户小额贷款进行担保,解决了农户贷款的资质问题,降低了银行贷款风险。
“农民赚了钱,把我请到家里烙油饼吃,那种感觉很幸福,远比自己赚了点钱更让人满足。”永业集团董事长吴子申感慨地说,“企业赚的应当是农业增值的那部分钱。只要能找到解决“三农”难点问题的商业模式,就能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利、社会增益的共同目标。”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