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忙的青岛港 |
|
近期,各大国际组织和机构陆续发布2014年全球经济预测认为,在美欧经济持续复苏,新兴经济体依然保持增长潜力的情况下,今年全球经济将趋于好转,迎来转折的拐点。对此,专家认为,虽然当前支撑全球经济复苏的利好因素不断增多,但是全球贸易的低迷表现仍然值得警惕,尤其是面对美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外贸形势依然复杂严峻。
全球经济迎来拐点
在最近一个月内,各国际机构和投行纷纷发布2014年全球经济展望和预测,总的来看,他们对今年全球经济环境好于去年的预期是一致的。
世界银行发布《全球经济展望》报告认为,全球经济已来到一个拐点,2014年全球GDP增长率将从2013年的2.4%提高到3.2%,这是3年来首次上调对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测,并预测2015年和2016年的GDP增长率将分别达到3.4%和3.5%。相比于联合国较为保守3%的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则更为乐观,IMF预测,2014年世界经济增速将达到3.6%。
对于今年经济产生拐点的原因,各国际机构普遍把美国经济复苏作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许多分析也指出,2014年中国经济仍将继续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世界银行报告认为,支撑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走强的因素不仅是高收入国家的增速加快,更有中国的持续强劲增长。
弱复苏更需破除壁垒
尽管国际机构普遍认为,全球经济将在2014年迎来拐点,但是作为全球经济繁荣“风向标”的国际贸易近年却一直表现低迷,2012年全球贸易增长大幅下滑,2013年也未扭转这一态势,均低于世界经济增长率。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一些国家经济复苏步伐缓慢,自由贸易理念弱化,贸易保护主义明显升温。WTO发布的贸易监督报告显示,2012年10月至2013年5月,各成员共采取109项贸易限制措施,其中新贸易限制措施数量达到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最高值,以反倾销调查为主的贸易救济调查仍是贸易限制措施的主要手段。
此外,美国主导的具有排他色彩的区域经贸合作不断升级,意欲强化美国在全球贸易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维护其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领航地位。对此,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认为,金融危机后,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势头上升。2013年,美欧匆匆启动“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合作伙伴关系”(TTIP)谈判。在亚太,美国与11个亚太国家紧锣密鼓开谈“跨太平洋战略伙伴关系”(TPP),并且故意将中国排除在外。一旦这两项协议达成,美欧欲将其作为WTO未来谈判范本,这将使非参与国家面临巨大压力。
事实上,面对全球经济弱复苏刚刚起步,世界各国只有破除贸易壁垒,减少各种防范和限制,才能建立起互利互惠共赢的局面。
尽管2013年中国货物进出口贸易总额达4.16万亿美元,有望超过美国成为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但是在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看来,2014年中国外贸形势将十分严峻复杂。由于受成本高企、资金短缺、竞争加剧等因素的影响,再加上季节性因素和去年同期基数比较大的原因,预计2014年一季度的进出口数据仍有可能出现波动。
“中国要实现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仍然任重道远。”沈丹阳认为,中国仍存在大而不强等诸多问题,比如出口产业仍处在全球产业链的中低端,产品技术和附加值不高,外贸发展质量总体上还有待提升等。此外,还面临着要素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订单向其他国家转移等具体困难。
对于这些挑战,商务部研究院综合战略研究室副主任张莉表示,外贸增长关键还需集聚内在动能,培育自身的竞争能力,掌握国际市场的话语权,为此需要政策支持及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第一,国家贸易进一步便利化政策出台。第二,促进新型贸易方式的应用,通过服务贸易促进货物贸易发展,降低货物贸易成本。第三,进一步培育企业外贸竞争优势,促进品牌企业发展。第四,创新产业发展,包括部分高端消费品、原材料制品,都可以通过出台促进进口的措施带动出口,提升外贸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