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财经>>财经频道滚动新闻

防地方GDP注水要改善考核机制

2014年01月23日01:26    来源:经济参考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防地方GDP注水要改善考核机制

  据权威部门统计,2013年 国 内 生 产 总 值 达 到56 .8845万亿,按照可比价格计算,较上年增长7.7%。而该G D P增速数值也基本符合2013年管理层设定的7.5%目标。不过,最近有媒体揭露,28省的G D P总量估算数值已经超过全国总值达两万亿。此时,地方G D P注水等问题再度引发社会的思考。

  针对这一现象,业内人士也给出了不同的解释。业内普遍认可的一种解释是,因跨区域经济活动引发的数据出现了重复计算的可能,从而导致G D P数据的不匹配。那么,这种解释是否可以消除老百姓心中的疑惑呢?

  自1992年以后,G D P与地方政绩逐步挂钩。而在随后的经济发展中,G D P的作用也被逐步放大。1994年,国家陆续开展分税制改革。在分税制改革中后期,因地方的事权、财权的不匹配,加上地方政绩等考核压力,地方的财政压力也愈发紧张。于是,在此背景下,地方陆续开发出新的财政增收模式,而非主要的营业税也取代了以往企业税的地位。

  2008年,全球遭遇了罕见的金融海啸,中国也无法幸免。当期,国家为确保经济复苏,便出台了轰轰烈烈的四万亿投资计划。各地方为确保当地经济指标顺利达标甚至超预期完成任务,不惜代价进行负债建设,以实现迅速达标的目的。

  不出意料,当期的投资刺激计划配合超预期的信贷额度最终促使国内经济出现了V型的反转。然而,好景不长,在短期的经济回升之后,一系列的后遗症却逐渐显露。

  地方债务始终困扰着当前国内经济转型。根据统计数据,截至2013年6月底,全国各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为206988.65亿元,其中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为108859.17亿元。按照国际通行的标准规定,债务占比G D P规模不应高于60%。而就目前而言,国内的债务占比仍然没有超过这一规模,尚属可控阶段。但是,若按照这样的发展速度,未来的地方债务问题依然相当严峻。

  近年来,管理层也看到了地方盲目崇拜G D P的现象,也于前一段时期在重要会议上强调将弱化G D P的考核作用。对此,不少地方也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理性看待G D P,并纷纷调低了各自的G DP增速目标。话虽如此,在实际的操作中,不少地方依然难以摆脱对G DP的崇拜。

  众所周知,当前属于中国经济转型的敏感时点。同时,我国在这一发展期内,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在当前巨大的考核压力下,配合长期存在的事权、财权不匹配等因素,地方难以依靠正常的渠道实现财政增收。

  可以想象,在政绩等诸多压力的作用下,不少地方为完成任期内的预期指标,借助各种渠道对数据实施修改或许难以避免。而地方G D P注水不仅削弱了地方的信用度,而且还深刻影响着国家的战略性规划。

  试想一下,部分地方为何敢于在数据上注水?其实,缺乏严格的地方问责及有效的监督处罚机制才是问题的主因。有评论认为,针对地方G D P注水等问题,相关管理层也尝试了不同的手段应对,例如企业数据实施联网直报等。但是,笔者认为,在国内相对不成熟的监督体系下,高效的执行效率才是根本。同时,还必须明确法律责任,加大处罚力度,提高地方造假的成本,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杜绝地方数据注水等乱象。郭施亮

(来源:经济参考报)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