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设立,结束了食品监管“九龙治水”的局面。昨天,该局通报成立后首次全国大规模食品监督抽检结果,共涉及小麦粉、食用植物油、婴幼儿配方奶粉等11类食品。其中不合格比例最高的是瓶(桶)装水和配制酱油。曝光的不合格瓶(桶)装饮用水中涉及北京3家企业生产的5种饮用水,生产企业集中在石景山和房山。
5种京产桶装水不合格
国家食药监局食品监管一司巡视员毕玉安介绍,总局的首次食品抽检选取了消费者反映意见较大、关注度较高的11类食品,包括小麦粉、糖果制品、果冻、葡萄酒及果酒、饮料、食用植物油、酱油、食醋、乳制品、婴幼儿配方奶粉、食品添加剂(明胶、卡拉胶)。
据毕玉安透露,此次共抽检食品生产企业7719家,抽检样品共计21682批次。抽测结果显示,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和微生物超标是当前食品行业比较突出的问题,瓶(桶)装饮用水的不合格率相对较高,主要集中在大桶水上。
此次共抽检瓶(桶)装饮用水样品2846批次,不合格样品数为340批次,样品不合格率为11.9%。
不合格产品涉及北京生产的有5种,不合格项目主要是溴酸盐和菌落总数。其中3种产品是北京依科达工贸有限责任公司饮用水厂生产的,分别为千米深饮用水、西山龙泉饮用水、京西第一泉饮用水。北京大石窝洪源水厂生产的桶装饮用水以及北京燕脉山泉水厂生产的燕岭甘露饮用水也属不合格产品。
毕玉安分析,大桶水质量安全存在隐患主要原因包括生产企业卫生条件不达标,管道或桶清洗消毒不彻底,过滤装置相对落后等。大桶水的保质期比较短,一般是30天,因此存放条件和存放时间也会影响大桶水的质量。
食用油存在不合格项目
在乳制品、食用植物油、糖果、果冻等食品的抽查中,也发现了不合格产品。以食用油为例,此次抽检1534家企业的2460批次样品,其中60家生产企业生产的63批次样品不合格,不合格率为2.6%。
不合格食用油涉及北京生产的有两种:一种是北京国粮食用油有限公司生产的兵船一级大豆油,另一种是北京京西悦福粮油有限公司生产的友谊花大豆油。检出不合格项目主要有过氧化值、酸值、溶剂残留量等。过氧化值越高表明油脂酸败越厉害,如果油脂运输储存中密封不严、光线照射等,就会导致过氧化值超过卫生标准,严重时会有哈喇味,有可能导致胃肠不适。
此次抽查中,小麦粉、婴幼儿配方奶粉、炼乳、奶油、巧克力及巧克力制品的样品未发现不合格。
火锅添加罂粟壳现象仍存在
昨天,国家食药监局还首次发布了全国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情况。
国家食药监局食品监管二司司长张靖表示,此次全国各地共抽检餐饮机构食品样品122792件次,共得到监督抽检数据约120万个,发现问题的样品达6.56%。
监督抽检结果显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整体状况稳定向好,但部分问题不容忽视:例如餐饮食品中病原微生物的污染仍有存在;火锅底料中违法添加罂粟壳,在辣椒及其制品中违法添加苏丹红和罗丹明B等非食用物质的现象依然存在。
张靖介绍,各地均及时处置了发现问题的餐饮单位。
国家抽检将异地检测
国家食药监局表示,今后食品国家抽检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将作为常态化工作,定期向社会公布抽检结果。抽检将执行新原则,就是市场买样,异地检测,轮流检测。通过结果公布倒逼食品生产企业负起主体责任。
国家食药监局要求省局,接到检验结论为不合格的《检验报告》后,要立即调查核实有关情况,在5个工作日内及时应对处置,采取控制措施,封存(或扣押)问题食品及原料,严防问题食品流向市场;在确认检验结果为不合格后,要立即责成生产企业召回已出厂销售的不合格食品,并对不合格食品生产企业依法予以行政处罚。(方芳)
相关新闻
食品生产小作坊 要全面登记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食品监管一司司长马纯良表示,《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将从今年6月1日开始实施。此外,食品生产小作坊要全面登记。
婴幼儿配方乳粉 企业名单本月公布
根据规定,今年5月31日前,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要完成生产许可证的换证工作。国家食药监局计划在5月31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全社会公布通过审查的婴幼儿配方乳粉的生产企业名单和产品信息。(记者 方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