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营改增”,铁路运输和邮政业一季度共减税24亿元;6月份以后,这一改革红利还将惠及电信业的下游企业。不过,这还只是我国生产性服务业正迎来全新增长机遇的一道缩影。
5月14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和薄弱环节发展,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李克强总理强调,要更多依靠市场机制和创新驱动,重点发展研发设计、商务服务、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促进提升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这当中所体现的生产性服务业的要义并不难理解。生产性服务业囊括了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及商务服务业,尽管其本身并不向消费者提供直接的、独立的服务,但却贯穿于整个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着重解释,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既可以有效激发内需潜力、带动扩大社会就业、持续改善人民生活,也有利于引领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提升,实现服务业与农业、工业等在更高水平上有机融合,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推进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是应对全球经济困局、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举措。要实现这一升级,生产性服务业是有效抓手。2013年,国家出台多项支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了第二产业,但也依然存在着比重偏低、质量水平不高、制造业生产性服务需求不足、服务外包程度不高等总体滞后的发展瓶颈,特别是在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保险、金融、咨询等高附加值的产业上,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更是处于不利地位。
要改变这一状况,就必须依靠市场机制和创新驱动,紧抓主要矛盾,补足短板。这当中,研发设计、商务服务、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是已经指明的重点领域。这意味着设立工业设计企业和服务中心,发展研发设计交易市场、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货物配载中心、推进第三方物流与制造业联动发展、提高信息技术服务水平、加快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战略规划、营销策划、知识产权等咨询服务、发展第三方外包服务等都将是未来政策鼓励的着力点。
与此同时,为生产性服务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也离不开政府更多配套政策的保驾护航。李克强总理在此次常务工作会议上就申明,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放宽市场准入,减少前置审批和资质认定项目,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被敦促的相关配套包括:有序放开建筑设计、会计审计、商贸物流等领域外资准入限制;完善财税、土地、价格等相关政策;放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范围;尽快扩大“营改增”试点领域: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