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财经

“中国经济总量第一”是怎么算出来的?

朱剑红

2014年05月20日08:19    来源:人民网-中国经济周刊    手机看新闻

  近日,一则消息引起外国媒体热议:根据世界银行4月30日发布的《购买力平价与实际经济规模——2011年国际比较项目结果摘要报告》,以购买力平价法(PPP)计算,中国的经济规模在2011年已经达到美国的86.9%,比2005年的43.1%提高一倍多。据此,该报告作出预测称,今年中国可能超越美国,一跃成为全球第一经济体。

  中国经济的规模怎么突然增长得这么大?购买力平价法靠谱吗?

  北京师范大学国民经济核算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邱东教授介绍,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开展国家间的国际对比越来越有必要。长期以来,国际上主要使用“汇率法”,即将各国以不同货币单位计量的经济总量折算成统一的货币单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国际比较。汇率法的好处在于,简单直观,折算方便,全球公认。但这个方法也有局限,因为汇率只反映了国际贸易中的货物和服务的货币比例关系,而且未考虑各国价格水平差异,同时汇率还容易受到利率和政治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所以,当汇率短时间内发生较大变动时,会导致国家间的比较不合逻辑。因此,国际统计学界一直试图探索推出一种能反映货币相对购买力的方法对汇率法计算结果来进行补充,购买力平价法就是其中之一。

  购买力平价是不同国家大致相同的货物和服务的货币价格比率,是指在基准国的一单位货币所能购买的对比国的等量货物和服务所需要的本币数量。假如说,在美国买一个汉堡需用1美元,在中国买需用5元人民币,购买力平价就是5。

  自1995年起,世界银行同时公布两套GDP数据。一套是按照汇率法计算,另一套按照购买力平价法计算。

  国际比较的初衷是为弥补汇率法的不足,那么,购买力平价法计算的结果又有什么不足?

  对于上述通过购买力平价法计算的结果,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中心有关专家认为,各个国家生产和消费的商品与服务是不尽相同的,若在全球选择统一固定的商品和服务进行比较,则容易对具体的国家丧失了代表性;如不同国家都选取对自己有代表性的商品和服务,各国间又因代表品不同而丧失了代表性。正是由于这些原因,这个结果低估了中国的物价水平。按照全球国际比较项目办公室发布的结果,中国的物价水平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70%,美国的54%,甚至还低于非洲的许多国家。而我国的粮食、牛羊肉、汽车、汽油等商品的价格是比较高的,通过购买力平价却反映不出来。由于购买力高估,也自然就高估了我国的GDP规模。

  正是由于方法论的局限和购买力平价法结果运用导致中国GDP总量和人均水平的明显高估,中国官方不认可这些数据,但同意世行项目办公室在表明中方态度前提下,推算和使用有关数据。

  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中心负责人表示,我们应该充分地注意国际比较项目有关数据产生的大背景和技术说明,不能过度引申其统计意义,对结果也不能拿来就用,更不能简单套用有关数据用于经济分析和政策解读。

(责编:乔雪峰、夏晓伦)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图说财经|人民电视

  • 盗墓影视剧或遭禁播盗墓影视剧或遭禁播
  • 广州车展美女车模扎堆亮相广州车展美女车模扎堆亮相
  • 揭秘车模鲜为人知的一天揭秘车模鲜为人知的一天
  • 股市熊猛 小散自娱自乐

股市熊猛 小散自娱自乐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