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财经>>股票频道

沪港通激发机构在港抢壳潮 中资券商欲绝地反击

2014年09月16日18:44    来源:中国证券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沪港通激发机构在港抢壳潮 中资券商欲绝地反击

  沪港通启动在即,内地投资者赴香港开户热潮再起,并带动内地机构购买香港中小券商“壳资源”的热潮。在长期经营不善的情况下,香港中小券商也非常乐意售壳。多名业内人士认为,沪港通带来的机会或将推动在港中资券商打翻身仗,然而内地机构赴港买壳未必是最佳选择。

  资产管理牌照需求最旺 优质壳资源越来越少

  据了解,香港市场允许全金融牌照经营,金融机构可以同时开展股票、期货、衍生品、期权、外汇、黄金交易。香港证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6月,香港从1-10类牌照机构数分别是970、267、41、909、137、262、26、4、990、7家。其中持有机构最少的第八类牌照(证券保证金融资)仅为4家,而最多的第一类牌照(证券交易)多达970家。

  “香港的金融牌照分为很多类,这些牌照申请难度不一样,要求的抵押金也不一样。”香港艾迪企业上市项目管理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夏雄表示,比如9号牌照(资产管理),一类是可持有客户资产,一类是不可持有客户资产。6号牌照(企业融资)申请是最难的,1号牌照(证券交易)比较容易买到,因为持有的机构比较多。

  许夏雄说,一家空白的公司想申请齐金融全牌照,难度是非常大的,最顺利的都需要数年。如果普通的一家证券公司只有1号牌照,成本大概在300万港元左右,而持有全牌照的机构大概要1—2亿港元左右。很多内地机构到香港做资产管理业务,需要的是9号牌照,这也是目前需求最旺的牌照。如果是持有全牌照的壳,预计整体价钱还会往上调。

  “在沪港通消息出来后,香港一些小券商的壳确实出现溢价。”中国平安证券(香港)资产管理部董事总经理陈至勇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虽然香港经纪业务牌照是放开的,但从筹备并申请牌照到能开门营业至少需要一年时间。一些内地机构看重沪港通即将带来的市场机会,因此有比较强的买壳动机。例如,某些机构在内地有客户需要进行海外投资的需求,但该机构并未在香港设点,那么可以通过买壳并借沪港通热潮,迅速吸引更多客户来香港投资。此外,通过“买壳”开展业务融资渠道会更多,比如用发债来降低成本获取更多资本金,否则只能通过母公司增资,这也是一些内地机构青睐直接买壳的原因。从成本上来说,如果自行申请可以承做沪港通业务的1号牌照,算上资本额、流动资金以及前期投资的人事行政等费用,预计需要投入1000万港元以上才能正常经营,而目前壳的总价格大概是净资产再加500万港元,一般比1000万港元要高。

  据陈至勇透露,在沪港通消息出来之前,香港券商经纪业务的“壳”价格大约是净资产再加300万港元,如今溢价约200万港币并不算离谱。原因在于近几年香港本地券商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港交所的策略是推动券商国际化、大型化,一些香港中小券商的经营日益困难,它们更积极希望把壳卖掉,而优质的壳资源也越来越少。

  借“东风” 中资券商希望“绝地反击”

  此次买壳热潮的背后却是中资券商进入香港多年但业绩不佳的窘态。按照交易量和客户人数,香港券商可分为A、B、C三类,其中A类券商有14家,而中资券商中仅中银国际一家可列为A类,其余的基本介于B类和C类之间。根据香港证监会公布数据,2013年所有证券交易商及证券保证金融资人的净盈利总额为167亿元,其中联交所参与者方面,A组经纪行录得32亿港元的净盈利,而B组及C组经纪行则分别录得40亿港元和18亿港元的净盈利。

  一中资券商香港子公司董事总经理表示,香港本地和海外客户普遍对中资券商认可度低。这种局面主要是中资券商在国际化方面确实与海外投行有差距,本地业务做不过香港本地券商,国际业务与美资、英资券商也有明显差距。大部分中资券商客户都来自于内地客户,包括内地来香港中资券商开户的股民、通过中资券商母公司的渠道介绍的客户。

  “在香港的中资券商业绩不佳有多种原因。”国信证券(香港)董事总经理苏细强表示,香港本地客户很少且早已开发完毕,机构客户占据市场60%以上且大部分是欧美客户,中资券商在香港子公司的注册资本仅仅几亿元,不论是研究力量还是投行人员数量,都很难为这些海外机构客户提供服务。在香港市场承揽IPO项目需要有大量专业投资者可以销售,对于中资券商而言非一日之功。在大部分中资券商经营业绩不佳的情况下,内地母公司又不可能大规模追加投入。

  不过,多位业内人士表示,随着沪港通开通、QFII额度的放开等,这种形势或将出现逆转。中信证券国际董事总经理、证券经纪业务主管尚巍说,比如此前QFII开通之初,海外机构投资者大多参考高盛、大摩等外资行的研究报告,但是现在中资行的报告越来越受到欢迎,毕竟A股市场和港股市场有很大区别,前者是政策驱动,而对中国政策和市场的理解,中资行明显比外资行高一筹。目前250多家QFII机构有一半以上选择中信作经纪商。

  苏细强也认为,沪港通实施后在港中资券商可以借助内地母公司优势,积累大量的内地客户。随着越来越多内地投资者投资香港,A股和港股市场的估值越来越一致,会促使更多内地企业愿意去香港上市。“中资券商借助服务内地企业及内地投资者,必然逐渐强大并走向世界,最终和欧美券商进行PK。”苏细强说。

  “沪港通开通,将有利于中资券商发力海外机构投资者这一庞大市场。”中国平安证券(香港)资产管理部董事总经理陈至勇认为,外资券商背靠大的欧美投资机构加之在新股上市与衍生性商品的发行市场获取的巨大份额,在香港市场经纪业务领域具有无法撼动的地位。然而他们因成本考虑在亚洲没有设立庞大的研究团队,通常其研究仅覆盖大型蓝筹股,因此中资券商在客户开发上可以与之形成差异化竞争。中国平安证券(香港)在研究上将为海外机构投资者重点覆盖100亿市值以内的二线股。目前,他们已经与一些海外机构投资者进行接触,这些机构对其提供的服务很感兴趣,希望借香港这个平台快速进入内地市场,他们感觉开拓业务比之前更容易。□本报记者 杜雅文 黄莹颖

(责编:朱传戈、吴佶)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图说财经|人民电视

  • 盗墓影视剧或遭禁播盗墓影视剧或遭禁播
  • 广州车展美女车模扎堆亮相广州车展美女车模扎堆亮相
  • 揭秘车模鲜为人知的一天揭秘车模鲜为人知的一天
  • 股市熊猛 小散自娱自乐

股市熊猛 小散自娱自乐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