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财经

安格没有告诉中国车主关于宝马i3的几件事【2】

2014年10月14日01:45    来源:环球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安格没有告诉中国车主关于宝马i3的几件事

  第四件事 前所未有的挑战

  作为电动新贵,宝马i3上任伊始就笼罩在令人炫目的光环之下,但这款汽车究竟品质如何?它是否代表了德国品质在新能源时代的最高水准?业界同样有不同的声音,显然,绿色出行并不是只有i3这个单选项。

  美国媒体autoevolution消息,戴姆勒集团研发主管托马斯·韦伯(Thomas Weber)表示,公司即将面世的B级电动车将比2014款宝马i3及电动车市场的其它竞争者更为出色。韦伯表示,即将于2014年上市B级电动车一次充电可支持200公里的行程,满足“日常驾驶”,扭矩超过300牛米。B级电动车百公里加速可以在7.9秒内完成,最大时速160公里每小时。电池仅需三小时即可完成充电。该电动车还配有一个两级能量回收能源和两级制动踏板。

  而一向苛刻的德国本土媒体似乎对奔驰在华电动车市场的另一布局之举——腾势情有独钟。德媒AUTOHAUS.de以《腾势,悄然驶向神州大地》为题,介绍了这个低调前行的宝马最为忌惮的竞争对手——腾势。 另一篇德国权威汽车媒体《Auto Motor and Sport》所撰写的报道中,也认为,尽管在豪华程度上,宝马i3优势明显,但在其他方面,腾势有可能成为宝马i3大获成功的最大挑战。

  “与竞争对手正在生产的车型相比,腾势进行了大范围和基础性的重新设计。作为该级别的第一代电动汽车,腾势的电池蓄电量可确保即使在像北京、上海这样堵车严重的大城市也无断电之忧。”“将于今秋上市的腾势或将开启中国的电动车时代。” 将宝马视为掌中宝的德国记者显然对腾势的实力充满了震惊。

  宝马i3是否达到了宝马品牌的品质也遭到了业内质疑。特斯拉电动汽车公司设计总监、Model s的设计者Franz von Holzhausen在接受德国杂志《汽车画报》采访时,甚至”大胆“地将宝马i3电动车比作一件宜家家具,大加调侃。

  Franz von Holzhausen曾在大众、通用、马自达公司任设计师,他对i3是否达到宝马品牌的基本标准表示怀疑,并称i3是“终极驾驶机器”神话的代表,暗示这款车提供不了建立宝马品牌的基石—驾驶乐趣。他说,I3是很独特,它的电动系统已经非常新颖了,不需要“两极化”的外观。

  即使在宝马内部,也对i3的前景也有一些担忧的声音。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由于i3充一次电仅能行驶不到100英里且价格高昂,宝马董事长称推出电动汽车具有“预期风险”。 2014年3月宝马董事长Norbert Reithofer呼吁股东支持电动汽车技术时表示,要做改变的领头羊就意味着要承担预期风险。

  该报也评论认为,宝马推出i3电动汽车可以称为是一次赌博,宝马押注消费者已经准备好购买豪华电动汽车。尽管目前电动汽车销量有所改善,但它的基数很小。去年英国售出的电动汽车仅为1200辆,而汽油和柴油汽车的销量为200万辆。分析人士称,价格昂贵以及续航里程是影响i3电动汽车销量的主要因素。

  第五件事 匆匆上马背后

  ”在电动出行方面,宝马制定了全面的实施方案。这背后是我们坚定的信念,那就是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在安格的演讲中,i3为代表的i家族诞生是为了迎合宝马创造美好明天的愿景。

  据德国媒体却告诉给我们另外一个版本的原因。《欧洲汽车周报》消息,宝马大力推进i产品面市,是迫于迫在眉睫的减排目标压力。宝马CEO诺伯特·雷瑟夫(Norbert Reithofer)在3月19日集团年会中表示,在2018年之前,宝马将扩大i系电动车的生产规模,“限于更为严格的CO2减排目标,到2020年我们将每年生产超过六位数的电动车。”

  《汽车新闻》欧洲版也认为,由于2021年欧洲汽车CO2排放目标提高,宝马面临着巨大的财政压力。宝马已经降低CO2排放量超过30%,如今已达到133g/km,但是要想再降低33g绝非易事,将需要巨大的资金支持,花费将达到数十亿欧元。

  autocar也曾经援引宝马内部一位高层的人表示,宝马电动化方向并不是简单从消费者角度出发。

  宝马董事会成员Herbert Diess在一次内部会议上指出,“无论怎样改变,无论做什么,我们的动力都是纯粹的驾驶乐趣。但是受环境问题影响,各国政府均着手调整汽车工业,汽车行业成为监管最严格的行业之一。”

  他也表示宝马感受到了欧洲严格排放规定所造成的“压力巨大”。欧洲法规规定到2020年时,汽车的碳排放量须为95g/km。相比之下,中国的目标是截止2020年碳排放为119g/km。“我们也认识到,在20年内完成碳排放为99g/km的目标的确困难重重,更不用说之后的50g/km的目标。那么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增加电力驱动汽车的使用比例。汽车电动化驱动(插电式混合动力、混合动力、纯电动)是我们唯一的出路”

  法国电视新闻台“法国24小时”援引法新社报道中指出,2014年2月,在斯特拉斯堡召开的欧洲议会上,欧洲排放改革法案以压倒性优势获得通过。据悉,为了保护本国大排量汽车工业利益,德国长期以来一直反对就汽车排量制定过于严格的标准。不过,德国最终在2013年11月做出让步,该项改革法案得以完成。

  或许宝马应该清楚,离奇流逝的动力、疑虑重重的制冷剂、羸弱的碰撞成绩、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这些虽然不会出现在安格先生的演讲稿中,但却是会一一呈现在中国消费者面前。纯电动汽车并不能因为其划所谓“革命性”的驱动模式,就能忽略掉车主对其日常驾驶安全性和品质可靠性的最低需求。

  (文:沈楠)

上一页
(责编:胡挹工、王溪)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图说财经|人民电视

  • 盗墓影视剧或遭禁播盗墓影视剧或遭禁播
  • 广州车展美女车模扎堆亮相广州车展美女车模扎堆亮相
  • 揭秘车模鲜为人知的一天揭秘车模鲜为人知的一天
  • 股市熊猛 小散自娱自乐

股市熊猛 小散自娱自乐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