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机遇加快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
丝绸之路,是跨区域、跨国界的开放、交流、有效配置资源的大通道。作为新中国成立伊始的工业重镇,洛阳不仅要抓住机遇,还将进一步放大机遇,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加快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步伐。
“作为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特别是作为拥有工业、科技、文化、生态、交通等资源优势的城市,洛阳将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不断完善全方位开放格局,积极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加快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与丝绸之路沿线城市实现合作共赢。”陈雪枫如此说。
立足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去年以来,洛阳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名副其实的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的战略,力图把洛阳建成中原经济区的重要增长极、文化示范区、最佳宜居地和开放创新城。
产业强,则洛阳强。洛阳按照“竞争力最强、关联度最高、成长性最好”的原则,综合成本、市场、技术、配套能力、支撑条件等关键因素,把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结合起来,进一步明确应当优先发展的产业类型,应该重点支持发展的产业细分区域与细分产业环节。
眼下,洛阳市按照河南省“三规合一、四集一转、产城互动”的总要求,已初步形成装备制造、石油化工、铝精深加工、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17个定位明确、带动作用明显、竞争优势较强的产业集聚区,数量居河南省第一,总规划面积达到297平方公里。
此外,洛阳市还启动了大规模的国有企业搬迁改造,加快国有企业转型升级,促使国有企业“搬”出一个新机制、“迁”出一番新天地。
洛阳白马集团、洛玻集团等国有企业目前已顺利完成搬迁改造,洛阳单晶硅集团已完成搬迁、正在进行项目改造,而LYC轴承公司、中铝洛铜、中钢耐火等企业也都在着手研究、编制企业搬迁改造方案。从目前来看,搬迁改造的企业都顺利度过了困难期,获得了重新起飞的契机。
助推“神舟”系列飞船畅游太空的化学推进剂,打破国际巨头长期垄断的超薄浮法玻璃生产线,成为国内循环经济典范的纯低温余热发电设备……诞生自洛阳的一系列自主创新成果不但令国人自豪,更深深影响了中国。
作为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市、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市,洛阳市最不缺的永远是创新“基因”。目前,洛阳市已全面启动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专项行动计划并出台十条新政,以财政激励的政策助力产学研融合发展。
洛阳产业结构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城市有较强互补性,特别在大型矿山设备、有色金属加工设备、农业机械设备、风电设备等领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和城市具有联合建厂、技术合作和产品深加工等合作基础和优势。洛阳将加强与沿线城市的产业投资合作,带动优势产能、技术含量较高设备企业走出去。
为实现这一愿景,洛阳将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加快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枢纽和内陆开放门户,特别是进一步增强航空、铁路、公路的对外通达能力,构建更加便捷的综合交通体系;进一步加强口岸通关能力建设,抓紧规划建设综合保税区,构建横贯东西、连接南北的对外经济走廊。
现在,洛阳这艘大船已呈现出云帆再扬的趋势;未来,洛阳将抓住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以打造名副其实的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为目标,重铸古都辉煌。
人民网链接地址:
http://tv.people.com.cn/n/2014/1117/c364580-26042080.html
版式设计:宋 嵩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