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登新认为,财政政策与货币应该相互协调、相互配合,才能在未来实现预期效果和良好的经济发展形势
■本报记者 丁 鑫
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15年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保持稳增长和调结构平衡,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主要是在经济新常态下,围绕我国经济增速保持在7%左右的共识来安排宏观政策,财政政策与货币应该相互协调、相互配合,这样才能在未来实现预期效果和良好的经济发展形势。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认为,2015年将是宏观经济政策连续第五年实施“积极稳健配”,虽然政策名称不变,但在经济新常态下,实际内容将会有所变化,如财政政策要在如何更积极有效上发力,同时也要关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和重大改革进展。
民生证券宏观研究部认为,与去年相比,维持积极财政和稳健货币的定调不变,但增加了“主动适应新常态”,所谓新常态,就是不走老路,适应经济增速换挡。
董登新称,货币政策一般是用来负责总量调控的,它并没有办法发挥结构性的调整功能,货币政策定向微调或定向刺激,其实施的难度和成本非常大。财政政策的主要功能就是进行经济结构调整,所以在目前我国货币存量很大,资金池不缺水的情况下,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定并且通过宽松的财政政策,扩大国债的发行以及官方的投资,可以起到投资导向和结构调整的作用。
高培勇表示,新常态下,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将越来越依赖改革红利,如何通过宏观政策调控将改革红利释放出来,转化为经济增长动力,是政策调控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