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中国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环球聚焦之二——强改革筑牢增长根基
新华网北京12月11日电(记者刘云非)虽然近期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但核心领域改革强力推进,中国经济再度引发海外媒体和观察人士高度关注。而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向外界传递出清晰的信息:步入“新常态”阶段的中国经济前景可期,强改革将筑牢增长根基。
“世界经济正面临拐点——要么一直维持低增长现状进入‘新平庸’时代,要么制定大刀阔斧的改革政策,加快增长获得‘新势头’。”对低迷的全球经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拉加德给出如此评价。对中国经济而言,“新常态”下的增速回调非但不平庸,更为未来可持续增长带来“新势头”,而动能就来自强改革。
分析人士指出,从本次会议内容看,决策层将更好地将短期目标与中长期战略相结合,明年涉及诸多关键领域的改革措施将陆续出台,全面深化改革将提速,经济增长的巨大潜能将得以释放。
在长期关注中国经济的海外财经人士眼中,与局部和某个时段经济数据升降相比,改革和转型能否取得突破更具说服力。外贸虽走弱但结构在优化,能源等大宗商品价格下跌拉低物价但也给资源价格改革带来机遇,外需不振倒逼产业与消费市场升级。在经济再平衡过程中,数据亮丽与否已不足以反映中国经济的真实情况,而增长潜力则更多系于诸多核心领域的改革。
而从中国经济基本面看,也给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支撑。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经济“软着陆”,减速而未失速,增长率7.7%,消费对增长的贡献率为50%。此外,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升至46.1%,首超第二产业;全年单位GDP能耗下降3.7%。
今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7.4%,城镇就业持续增加,消费价格总体稳定,货币信贷增势平稳,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处于合理区间。具体而言,最终消费超过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8.5%;服务业继续超过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46.7%;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速明显高于工业平均增速,分别达到12.3%和11.1%;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6%;城镇新增就业1082万人,提前完成全年就业目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2%,跑赢GDP。
世行首席经济学家巴苏表示,中国经济转型正在发生可喜变化。随着服务业在经济中所占分量越来越大,中国经济不用维持过高增速就可以保证就业增长和社会稳定。而IMF研究显示,中国在2013年已将最大贸易顺差国让位给德国,贸易顺差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多年前的10%以上降到2%,说明中国经济对出口的依赖下降。
经济领域的一系列积极变化表明,尽管中国经济正处在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决策层两年来在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和惠民生方面表现可圈可点,进入“深水区”和“攻坚区”的全面改革正在有序推进。
有学者指出,中国仍处于难得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深化改革将带来人才、创新、资本和制度等红利,而城镇化、新型工业化、信息化以及农业现代化等将释放内需空间,这些都将为可持续增长提供巨大动力。
会议就强调,“要精心谋划用好我国经济的巨大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依靠促改革调结构,坚持不懈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升级,努力做到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
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华裔经济学家姚树洁认为,中国的内生增长惯性已形成,经济增长不会太慢。此外,技术革命、基建、农业现代化、生态建设和社会保障等潜力巨大,中国已进入中高端制造产业链。
本次会议强调要加快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分析人士指出,这一改革的核心就是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顺市场之势激发经济活力,而如何打破利益藩篱、构建法治的市场经济体制,将成为重中之重。(参与记者:吴心韬、刘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