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据融资规模达年内最高 显“冲量”嫌疑
11月新增信贷量超预期但“成色不足”
央行数据显示,11月人民币贷款增加8527亿元,社会融资规模为1.15万亿元人民币,与此同时,广义货币(M2)余额120.86万亿元,同比增长12.3%,增速分别比10月末和去年同期低0.3个和1.9个百分点。业内人士认为,一面是人民币信贷超预期增长,另一面则是M2增速继续回落,凸显出“宽信贷”政策之下,实体经济需求仍然疲弱,信贷与社融的增长尚未有效转化成货币投放。
10月的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仅为5483亿元,根据此前路透调查中值,市场预计1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将达到6300亿元。“11月信贷8527亿元,大幅好于预期,看来此前有关央行提高合意贷款规模的消息不假。”招商银行总行金融市场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表示。据外媒日前报道,央行于最近大幅调整合意贷款规模,将金融机构全年新增人民币信贷规模“放宽”至10万亿元人民币以内,以鼓励银行加快贷款投放。
不过,不少机构指出,11月的新增信贷超预期有银行“冲量”嫌疑。数据显示,11月,票据融资增加2424亿元,这是年内的最高水平,同时也是2009年下半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中金公司固定收益团队称,这本身只是表外票据向表内转移的把戏。其他贷款来看,居民中长期贷款较10月份有所回升,但绝对水平仍不算太高,二套和三套房的限贷仍制约整体的居民贷款增量。企业中长期贷款有所上升,达到2879亿,部分是基建拉动的需求,部分是趁地方政府平台向财政部上报融资存量之前冲的债务规模。剔除票据,11月份整体贷款增量相比于去年同期并无明显增长。
招商证券报告也指出,11月中长期贷款环比增量仅比票据融资多29亿,表明实体经济需求偏弱,信贷规模依然需要靠票据发力,信贷增长质量有待提高。
国信证券分析师钟正生指出,金融数据好转需要看到信贷需求的启动,而信贷需求的启动需要资金和原材料成本的大幅下降。当前大宗商品价格已经大幅下跌,因此未来信贷需求能否启动在于实体资金成本,也就是利率水平能否大幅下降,而融资成本的下降速度更加依赖于货币端放松节奏。在货币政策相对谨慎背景下,或许很难在短期内看到金融数据的实质性好转。
刘东亮表示,总体而言,信贷与社融出现改善,这有利于宏观经济的企稳,如果势头能够持续,将能对明年1季度经济起到提振作用,并有利于缓解当前不断恶化的企业信用风险,对企业度年关有帮助,但关键是信贷投放能否有效转化成货币投放,若M2弱势运行,则经济数据的改善可能不会太明显,这一点仍需时间观察。
中金公司固定收益团队指出,目前M2已经低于央行目标值的13%,要在最后一个月冲量回到13%难度不小。因此,今年GDP、M2、CPI三个关键政策变量的实际数很有可能同时低于政府目标,在历史上是头一回。“我们以前也分析过,三个政策变量同时低于目标值会触动更强力度的政策放松。”中金指出。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预计,在年末流动性相对紧张和敏感的时期,央行或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提供流动性支持,或采取降准措施从中长期角度保证流动性充足。
日前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松紧适度”。不少市场人士预计,未来中性偏松的货币政策基调将延续,但是可能还将以一些结构性的政策为主。(记者 张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