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人士还告诉记者,中国油企走出去之初,在资金、技术、管理经验上都不占优势,对全球大的油气资源国的政治、法律、投资环境,包括跟政府打交道的经验,都一无所有。当时,大的资源富集区、比较容易开采的地区,已经被欧美石油巨头占得差不多了。“从一开始,甚至到现在,我们也只能找一些相对被人家吃剩的骨头,去人家不太愿意去的地方。”上述人士表示,苏丹项目处于那样的政治环境,西方公司是不能去的。阿克纠宾项目也是西方公司看不上的。“但现在来看是我们捡到宝了。”
毋庸讳言,中国油企走出去也买到了不少教训。比如,2014年4月,伊朗表示将取消与中石油签订的25亿美元油田开发协议,理由是中石油未能履行相关合同义务。上述人士透露,背后原因可能是,由于伊朗合同模式比较严苛,导致企业无利可图。
此外,还有加拿大油砂项目。作为一种非常规能源储备,加拿大油砂逐渐受到世界关注,中国三大国有石油公司也先后进军这一领域。不过,加拿大油砂开采成本平均约为每桶60美元,当国际油价跌至60美元以下,就几乎已经没有开采价值。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首席能源研究员陈卫东表示,“石油价格估计很长时间不会回到高峰,一些按照高峰时期价格购进的资产,这回就难了。”
中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预计,今年国际油价总体水平将较2014年大幅回落,WTI(编者注:西德州中级原油,为最具市场指标性的两种原油之一,另一种为布伦特原油)原油年均价在55~65美元/桶,布伦特原油年均价在60~70美元/桶。
“每一轮油价暴跌,都会跟着一轮并购潮。有些公司并购某种意义上说,像是收市时想到菜市场去捞便宜货的人,一大堆菜买回来,是便宜,但是过后看到有很多是不能用的,自己不能吃的。”陈卫东对《中国经济周刊》说,“我更关注的是下一步,我们买了那么多资产,如何重新整合,哪些合适的要留下来,不合适的要出手,接手的人会是谁。”
此轮油价下跌,“三桶油”并未“抄底”
2011年,中石油提出,“十二五”期间,将把重点集中在中亚、中东、非洲、南美与亚太五个油气合作区上,到“十二五”末,海外油气作业当量将达到2亿吨,加上国内2亿吨作业当量,到2015年,中石油油气作业当量将达4亿吨。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