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中国品牌的机会与挑战
早在2010年中国就超越美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在目前世界500种主要工业品中,中国有200多种产品产量位居全球第一位。然而,中国民族品牌的国际化程度仍然处在一个非常低的水平上。
“当前新常态下消费比重超过投资,消费升级,品牌的重要性上升,这对于我国企业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针对当前中国品牌面临的问题,刘世锦表示,中国品牌要经历长期的品牌建设历程,敢于经历市场竞争,提升品牌创新力,才能形成品牌的国际竞争力,真正屹立世界品牌之林。
对此,钱文华在主旨演讲中表示,国际大牌将给中国本土品牌形成更大的纵向与横向挤压,中国名牌必须快速崛起,才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杀出一条血路。他指出,中国市场消费能力水平正在不断提升,以往只求有不求好,只求像不求真,只求廉不求优的时代已经结束。一方面,中国消费需求已经从追求廉价山寨转向了追求档次抵制山寨的转化,品牌消费将成为大众消费行为。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市场经济运行体制法制的不断完善成熟,市场秩序将更加规范,山寨、冒牌产品生存越来越难,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国内服装零售将保持高速增长,更多市场货将被品牌货取代,品牌服装企业将迎来一个快速发展期,左右服装零售市场格局,品牌效应进一步凸显。
钱文华表示,中国企业要着力培养一大批自主品牌与国际大牌抗衡,这需要从三个方面发力:一方面是抓住品牌的受宠机遇,乘势而上迅速提升企业的扩张能力;另一方面要注重塑造品牌的技术含量,用技术创新支撑起品牌崛起;最后,要夯实品牌的文化内涵,尤其是注重中华文化与品牌文化的深度融合,打好文化牌,用文化为品牌铸魂。红豆一直在进行这样的实践与探索。红豆是有形的情,情是无形的红豆。情是红豆文化的核心,红豆情文化源自于中华文化、吴文化和锡商文化。红豆是人间最真挚情感的载体,包括亲情、友情、爱情、恩情、民族情……红豆集团总裁周海江这样诠释品牌:“一个没有优秀人物的民族,是一个落后被欺负的民族。同样,一个没有优秀名牌的经济,是一个落后被动的经济。”正是基于这样的远见卓识,红豆始终将品牌建设放在企业战略首要位置。其品牌标志“红豆”已成为企业一种精神的象征、一种企业价值的体现,由此产生的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等“品牌效应”,使“红豆”成为民族品牌的标杆。
国家的昌盛靠经济发展,经济的繁荣靠企业壮大,企业的发展靠自主品牌。品牌是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论坛主办方相关负责人亦表示,“就中国品牌的现状来讲,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虽然党中央与国务院已经就宏观战略指明了道路,但具体应该如何实施、哪些企业的先锋经验值得推广学习,都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这也是举办本次论坛的目的,更是邀请红豆、吉利、联想、万达等先锋企业参会、讨论与组建‘中国领袖联盟’的原因所在。”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