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经济·科技

专家解读前4月财政数据:财政政策靠前发力 稳住经济大盘

人民网记者 任妍
2022年05月18日17:09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5月17日下午,财政部发布2022年4月财政收支情况,数据显示,1—4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4293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5%,按自然口径计算下降4.8%。全国税收收入62319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3.7%,按自然口径计算下降7.6%;非税收入1197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4%。

据介绍,与1-3月份相比,财政支出承继上月趋势,仍然保持了较高的强度,但财政收入明显回落。对此,多位专家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受疫情和大规模留抵退税影响,虽然4月份财政收入回落,但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大规模留抵退税超预期 4月财政收入增速回落

数据显示,1-4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4万亿元,同比下降4.8%,较一季度回落13.4个百分点;其中,1-4月税收收入6.2万亿元,同比下降7.6%,较一季度回落15.3个百分点。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客观理性看待4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回落除疫情因素外,主要是受到大规模留抵退税的影响,这是积极财政政策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主动作为。

罗志恒分析指出,一方面,3月以来国内疫情呈现频发、点多、面广的特点,实体经济下行压力与预期低迷交织。受到疫情反弹、地产下行、输入性通胀、欧美货币政策收紧等不利因素影响,4月生产、消费、投资、出口等经济数据下滑,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导致财政收入恢复进程受到一定影响;另一方面,4月是实施1.5万亿大规模留抵退税政策的第一个月。4月份,全国共计完成8000亿元的增值税留抵退税,相当于同期财政收入减收8000亿元。

据统计,今年,为了对冲经济下行压力、稳住宏观经济大盘,我国实行了大规模的留抵退税政策,全年预计高达1.5万亿元。4月1日,财税部门正式启动了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部分中型企业的留抵退税工作。由于近期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为了保住市场主体,缓解其现金流压力,财税部门进一步加快工作进度,各级税务部门加班加点,退税的进度与金额远超预期。

“退税在直观上似乎是增加了财政支出,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冯俏彬告诉记者,在我国财政管理中,退税历来是财政收入下面的一个科目,其实质是“减收”而非“增支”,退税不是一种支出,而是一种“负”收入,退得越多,同期财政收入减少得越多。需要指出的是,这一处理并非是因为今年实行大规模的留抵退税政策而临时起意,而是遵循多年以来的惯例,比如各方面十分熟悉的出口退税,历来均是作为“负”收入处理。

财科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石英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截至5月16日,今年累计已为企业减轻税费负担和增加现金流超过1.6万亿元,包括11029亿元的增值税留抵退税,一季度全国新增减税降费1980亿元,继续实施的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缴税费3778亿元。组合式的税费支持政策红利尽早尽快释放,有力地支持了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纾困解难、提振信心。

值得关注的是,针对当前部分地方财政收入下滑、刚性支出不减,以及大规模留抵退税带来的地方财政收入下降影响,财政部在按现行税制负担50%退税资金的基础上,新增1.2万亿元转移支付资金支持基层落实退税减税降费和保就业保基本民生。其中,对新增留抵退税中的地方负担部分,中央财政补助比例平均超过82%,并向中西部地区倾斜。

积极财政政策靠前发力 惠企利民效应充分显现

财政部公布数据显示,1-4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093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9%。其中,科学技术、农林水、卫生健康、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支出等重要民生支出分别增长是15.5%、12.9%、7.5%、4.4%和4.1%,科学技术、农林水、卫生健康、城乡社区、交通运输等支出增速较去年同期增长明显,民生等重点领域的支出得到有力保障。

“财政是宏观调控的主要政策工具。4月份财政收支数据在反映了当前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的同时,也折射出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财政部门的主动作为与全力作为。”冯俏彬表示,4月,在财政收入大幅度回落的同时,民生、科技、农林水、社保与就业、教育等重点领域的支出仍然得到较好的保障。

中央财经大学副校长马海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财政支出方面,面对疫情多点散发等突出因素,各级财税部门加大支出强度,优化支出结构,持续加强对民生等重点领域的保障力度。列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的专项债支出明显快于上年,积极发挥带动扩大有效投资、稳定宏观经济的积极作用。

“财政政策在加大力度、提前进度之外,注重政策效度。”石英华指出,通过聚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小微企业纾困、科技创新,实施新的更大力度减税降费,通过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加强对基本民生、对重点领域、对地方特别是基层的财力保障,注重政策精准。通过统筹财政资源,强化预算绩效管理,加强与货币政策等协调,提升政策效能。

此外,冯俏彬指出,截至4月份地方政府专项债务支出达到已1.1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了1万亿元,有力、有效地满足了稳增长、促稳定、增活力等方面支出的需要,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层面,罗志恒分析认为,在专项债发行进度加快以及去年低基数的双重影响下,政府性基金支出进度加快。尽管土地市场维持低温,但在专项债资金的支撑下,1-4月政府性基金支出同比增长35.2%,不仅大幅高于2021年同期的-9.6%,也高于2021年的全年增速-3.7%。开年以来,专项债发行使用加快,发挥了带动扩大有效投资、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积极作用。

经济基本面稳定 国家财政总体状况良好

截至4月末,中央国库库款4.94万亿元,比上年4月末增加约4400亿元,增长9.6%;地方国库库款为4.56万亿元,比上年增加约5000亿元,增长12.2%;我国财政赤字率长期保持安全水平以内,2022年计划的财政赤字率仅为2.8%;截至2020年末,政府债务水平的负债率指标是45.9%,低于国际通行的60%警戒线,也低于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水平,风险总体可控。

冯俏彬指出,综合研判这一系列数据表明,我国经济的基本面没有变,财政稳定运行的基础也没有变,这些都对我国应对国际国内环境变化预留了宝贵的政策空间。当前,我国经济环境错综复杂,不确定性极大。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与支柱,一方面提前实施好相关政策,另一方面做好后期政策储备,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做出自己的贡献。

“总体来看,当前部分地市财政收支矛盾加剧主要受到疫情与大规模留抵退税的短期冲击,在中央加大转移支付补充财力、留底退税进程过半、经济筑底回暖三大因素支撑下,后续财政收入大概率逐步回暖。”罗志恒表示,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经济形势走出谷底、市场活力激发,后续财政收入可能会高于疫情和留抵退税双重压力下的增速。

罗志恒认为,下一阶段积极的财政政策将继续服务于“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总要求,提升效能、更加精准和可持续,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提前谋划财政增量工具,平衡稳增长、防风险、落实基层三保和支持国家重大战略等多重目标。

马海涛也表示,为了确保基层“三保”,中央财政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推动财力下沉,为地方财政部门贯彻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提供了财力保障,确保助企纾困的积极财政政策的精准有效实施。随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效显现,全国财政收支状况也会稳中向好,持续助力稳住宏观经济大盘。

(责编:罗知之、吕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