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稳增长、保就业,专家提出政策建议——
对市场主体做好“浇水施肥”
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市场主体面临一系列困难挑战,就业问题较为突出。近日,在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主办、《财经智库》编辑部等承办的“稳增长·保就业”专家座谈会上,专家认为,要大力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措施,加强财政货币政策协同配合,以稳住市场主体来稳住经济大盘,促进稳增长、保就业。
近期,中央围绕稳定稳住经济大盘做出一系列部署。“无论是稳增长,还是保就业,我们都有多种政策选择。总的来说,我国宏观政策工具箱的储备是相对充裕的,要确保把政策配置和政策操作发力点放在稳住市场主体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学部委员高培勇表示。
统计显示,截至4月底,我国实有市场主体1.58亿户,为稳住宏观经济基本盘提供了强有力的微观基础。“市场主体是国民经济的根基之所在,经济发展的动力就在于市场主体。稳住经济大盘的实质就是稳住市场主体,把市场主体经济的基本盘稳住了,也就能够稳增长、保就业,解决其他问题上就有了基础和相应手段。”高培勇说。
在一系列不利因素冲击下,市场主体生产经营面临不少困难。“市场主体是最亟待渡过难关的,也是最需要实施一揽子纾困帮扶政策的对象。稳住经济大盘的关键所在,是要继续坚持以市场主体为重心,着眼于从市场主体这个根上‘浇水施肥’。”高培勇说。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杨瑞龙也认为,稳增长、稳就业,关键是要保市场主体,“如果市场主体,特别是企业信心不足的话,就会大大抵消宏观政策效应。当前一个关键问题是要提振市场主体信心,特别是提振企业的信心,这首先要让企业对政府纾困政策的及时落地保持信心”。
“目前中小企业面临的困难更大更难,需要进一步加大资金支持力度,进一步推进减税降费,精准运用政策工具,推动缓解成本上升压力。”杨瑞龙说。
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财政、货币政策要以就业优先为导向。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何德旭认为,要充分发挥货币政策稳就业的关键作用,切实落实就业优先的政策导向,将促进就业纳入货币政策的目标框架,推出有针对性的就业借贷工具,特别是针对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政策工具,来解决就业问题。
“货币政策支持就业、促进就业的内在机制是通过对市场主体和实体经济的支持来实现的,特别是在疫情持续冲击的背景之下,中小企业受到的影响更大,保市场主体成为保就业的关键。”何德旭表示,近日银保监会召开小微金融工作专题会议,提出2022年继续实现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两增”目标,这实际上就是在加大对市场主体纾困的力度,让市场主体成为稳增长、保就业的重要抓手。
货币政策支持就业,如何做到精准有效?何德旭认为,要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有收有放、有的放矢,针对不同情况和不同市场主体,提供具体的政策支持。比如,针对结构性失业情况,货币政策要以重平衡、纠偏差、补短板为导向,发挥定向调控功能,解决资金错配和传导梗阻带来的企业投融资受阻、效益低下等问题。此外,还要加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形成政策合力,向市场传递有效的积极信号,进而提升政策效能。
“总的判断是,要围绕市场主体的关切而转,奔着满足市场主体的需求而去,紧盯市场主体精准实施各方面宏观政策,把市场主体作为各种政策措施的发力点。这不仅关系到稳住经济大盘措施实施的成效,而且是稳住经济大盘的关键点、要害处,更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稳住经济大盘的必由之路。”高培勇表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