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经济·科技>>2022年财经专题>>大学生就业“护航计划”

今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央宗选择回到西藏就业——

家乡就是发展的广阔舞台(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②)

本报记者  申  琳  徐驭尧
2022年07月19日09:08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核心阅读

  又是一年毕业季,许多毕业生选择到西部、到边疆地区建功立业。央宗选择回到家乡西藏。学校、用人单位精准对接需求、提供服务,帮助她实现从学校到工作的平稳过渡。央宗也积极为工作做好准备。

  

  这几天,清华大学2022届毕业生央宗有些忙碌。她正在抓紧时间利用工作前最后的一点点闲暇,做好各项准备。

  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八廓街附近的一家店铺坐下,她的话匣子就打开了。“虽然还没有正式确定岗位,但工作的大致内容是到基层去做公共服务,给群众讲解政策、传递信息。”央宗说。

  她曾经希望继续深造,但最终在毕业后选择回到家乡。在西藏这块热土上,央宗期待着更加精彩的人生。

  选择——

  回到家乡 服务西部

  望着窗外熙熙攘攘的人群,央宗仿佛回到了半年前的那个下午——

  今年3月,正在八廓街拍摄本科毕业作品的央宗手机突然响起。接通后,一个熟悉的声音问道:“今年有机会到拉萨市的一些单位工作,你感兴趣吗?”

  这是清华大学职业发展中心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去年9月以来,央宗一直在为自己的未来谋划。作为2022年毕业的本科生,央宗找工作的过程并没有那么顺利。在找工作时,她也考虑过同龄人相对热衷的单位,但是最终还是决定回到家乡。

  最近,许多像央宗一样的毕业生都在不断向学校职业发展中心询问到西藏的工作机会。去年底,学校的工作人员就和西藏自治区相关部门了解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岗位信息以及相关政策。随后,通过各院系转发给学生,并摸排学生对前往西藏就业的意向。

  第一轮询问下来,有十几名同学表达出希望去西藏基层公共部门就业。学校安排工作人员和这些学生一对一做了深入交流和沟通,和他们介绍当地情况、相关政策。清华大学党委组织部副部长、职业发展中心主任张超说:“学校一直鼓励毕业生去西部、基层就业。但是去西部、基层就业可能面临的一些困难,也要向学生反复告知。最终选择去的学生,我们都希望能留得下、干得好。”

  央宗就是其中之一。今年1月,央宗向学校反映了自己希望去西藏基层公共部门就业的意愿,并表达了对文化类工作的偏好。根据当地的需求和政策,学校帮央宗联系了相应的工作岗位,并第一时间通知了她。

  “学校向我介绍了工作内容和岗位要求。这个工作既能服务家乡,也能发挥自身所长,很适合我。我非常满意,与单位接触后也得到了肯定与认可。”央宗说。

  动力——

  基层实践 收获满满

  对央宗来说,就业的选择是4年积淀的结果。“找工作时,希望尝试更多机会,但还是期待回到家乡,前往基层。”她说,“在这里工作,能带来沉甸甸的获得感。”

  央宗的选择根植于成长的经历——在学校期间,她一直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这些都转化成她最终选择回到家乡和基层的动力。

  2021年夏天,央宗跟随学校社会实践团队前往新疆调研。那次实践让她印象深刻,来自10个院系7个民族的18名师生走访了当地的多个区县。在阿克苏地区的沙雅县,她见到了壮美的胡杨林、无垠的棉花地……这让央宗对西部地区有了更多的了解。

  印象更深刻的是人。一趟新疆之旅,央宗遇到了很多在基层工作的校友。在交流中,她了解到很多人的成长经历和他们为建设家乡付出的努力。一名校友告诉央宗,从高校到基层,有很大差别,“没有学校里那么多高深的理论,更多是在基层扎扎实实做工作,让群众真真正正感受到收获。”这些深入的交流改变了央宗的很多想法——在西部、在基层,同样能获得广阔的发展舞台。

  “引导学生去西部,必须让他们看到真实的情况,看到一批批扎根西部、扎根基层的校友,比单纯的宣讲更重要。”张超说。

  同是2022届毕业生的格桑曲宗很早就确定了到西藏、到基层就业的志向。从本科到研究生阶段,不时有人问她对未来的打算,她总回答:“我一定要回西藏工作。”2019年,她前往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开展社会实践,利用专业知识为当地的小学建设了光伏微电网。看到孩子们的笑容,她切实感受到了改变的力量。

  “在学校读了7年书,周围很多人都在基层工作。他们的经历让我感到去基层工作很有价值。”格桑曲宗说。

  出发——

  调整心态 提升技能

  刚刚结束了近12个小时的大巴之旅,央宗有些疲惫。走下车,她伸了一个长长的懒腰,“这趟走得真远!”

  趁着工作前的间隙,央宗从拉萨市赶到林芝市波密县探望一位在乡镇工作的朋友。“想深入了解一下基层的工作情况。”她笑着说。

  这不是央宗第一次到乡镇,但却是她了解得最认真、最深入的一次。时值7月初,正好是大学毕业生密集返乡的时候。当地工作人员挨家挨户统计当地大学生就业情况。遇到一些就业有困难的学生,乡镇工作人员认真登记上报,随时准备开展帮助。

  “原来很少想过,这种公共服务背后有这么多人的付出,有这么细致的要求。身份转换,视角也和之前不同。”央宗说。

  从高校到基层,择业不是终点,还需要毕业生做好更充分的准备。前不久,央宗参加了学校针对去基层就业学生开展的培训活动。课上,既有学校的老师就日后工作的要点进行讲授讲解,也有来自各个地区的往届毕业生分享各自的工作体会。在培训活动的结课仪式上,央宗见到了在拉萨市林周县江热夏乡担任乡长的校友王政。2018年博士毕业后,王政来到林周县工作。从自己刚到基层遇到的困难和体会讲起,他分享的内容让参加培训的央宗和格桑曲宗印象很深。

  公文写作等业务课程也让央宗提高了工作技能,增强了自信。“这些培训内容,为我走好工作的第一步,打下了必要的基础。”央宗说。

  格桑曲宗也没有放松。利用学校对接的在藏校友资源,她也积极了解未来岗位的工作内容,为将来做好准备。

  走在拉萨的街头,格桑曲宗忍不住向记者说起这片从小成长的地方:“13年前,我从拉萨到外地读书。13年间,拉萨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曾经的荒滩和草丛,已经成了繁华的商业区。今后,万家灯火点亮,希望其中能有我的一份贡献。”


  《 人民日报 》( 2022年07月19日 13 版)

(责编:曹淼、李源)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