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经济·科技

培育大国工匠 职业教育助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人民网记者 杜燕飞
2024年06月18日19:12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作为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是培育工匠的沃土。目前,我国建成世界规模最大职业教育体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不断涌现,有力支撑了我国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当前,随着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职业教育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教育部、人社部、工信部此前印发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统计,预计到2025年,仅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技能人才缺口将达到近3000万人。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打造卓越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夯实人才支撑,是职业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与此同时,发展新质生产力,既要培养拔尖人才,也要培养大国工匠、技术技能人才,需要实实在在办好职业教育。

为进一步办好职业教育,中办、国办此前印发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坚持以教促产、以产助教、产教融合、产学合作,延伸教育链、服务产业链、支撑供应链、打造人才链、提升价值链,推动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产业结构相匹配的现代职业教育结构和区域布局。

在政策引导下,多地在职业教育方面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以重庆市永川区为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永川建设西部职教基地”。近年来,该区围绕建设西部职业教育基地目标,在规划上优先考虑、经费上优先投入、政策上优先保障,为职业教育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其中,2024年首次招生的重庆现代制造职业学院是重庆市永川区发展职业教育的缩影。

“2024年秋季学期,学校首批5个专业招生,计划面向重庆、四川、河北、安徽、山东、湖北、黑龙江、内蒙古等8个省区市招生1500人。”重庆现代制造职业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学校坚持教随产出、产教同行,确立“校企一体、工学结合、手脑并用”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协同共建管理团队、共建师资队伍、共建专业集群、开发专业课程、共建实训中心、共建研发中心;对接国家制造强国战略和重庆打造“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重点建设新能源工程、现代装备制造、自动化技术、人工智能应用和现代商务五大专业集群。

值得一提的是,为推动应用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该校负责人介绍,学校与企业共建“校中厂”“厂中校”,与相关企业合作共建20余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有传感器与测控实验、电机拖动与控制、电子产品设计、电工与供配电技能和新能源等校内实训室,保障学习过程与生产过程相互融通。

“产教融合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推进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应用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保障。”业内人士认为,高校要与企业、行业等紧密合作,共同进行人才培养、开展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做到“学科跟着产业走”“专业围着需求转”,提高技能人才与产业需求匹配度,有效降低人才培养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制造强国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责编:杨曦、吕骞)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