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经济·科技

逐“绿”前行 绿色电力为能源低碳转型注入新活力

人民网记者 王绍绍
2024年06月22日09:07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茫茫戈壁上,光伏板汇成银色海洋;无边滩涂上,“大风车”转出靓丽风景;涛涛大河中,“银河水”跑出绿色动能……近年来,在“双碳”背景下,我国能源转型逐“绿”前行,各类清洁能源发电量持续增长。与此同时,绿色电力市场建设提速,绿电绿证交易规模持续扩大,为能源低碳转型注入新活力。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5月,我国绿电绿证交易量超180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约327%。其中,绿电交易电量1481亿千瓦时;绿证交易3907万张,对应电量390.7亿千瓦时。分析人士表示,绿电绿证体现了绿色能源的环境价值,有利于推进全社会树立绿色低碳消费理念,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近年来,随着清洁能源装机规模持续增长,我国可再生能源加快发展,已成为保障电力供应的重要力量。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截至今年4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已突破30亿千瓦,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6.7亿千瓦,同比增长52.4%;风电装机容量约4.6亿千瓦,同比增长20.6%。

今年以来,全国各地新能源发电持续发力。甘肃5月全月发电量达80.55亿千瓦时,占全网总发电量的47%,新能源装机占比突破61%;内蒙古新能源装机并网规模突破1亿千瓦,今年计划新增新能源装机4000万千瓦,预计今年年底新能源装机突破1.35亿千瓦……

“随着新能源装机持续攀升,如何有效消纳绿电也成为一个巨大挑战。”中国能源研究会研究员、双碳产业合作分会主任黄少中表示,要通过利用绿电交易与绿证制度,发挥市场机制优势,促进绿色清洁能源发电实现更加高效、公平、合理发展,推进能源低碳转型。

随着我国绿电交易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我国绿电交易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市场活跃度持续提升。各地推进清洁能源市场化交易,取得一系列成效。广西今年累计组织24批次绿电交易,交易电量42.75亿千瓦时,适应高比例新能源发展的市场化消纳机制持续完善;陕西以“年度+月度”双边协商的方式常态化组织开展绿电交易,激发绿电消费潜力;浙江持续完善中长期市场交易规则体系,实现中长期市场按工作整月连续开市,推动全省零售用户进入“指尖购电”时代……

在绿电交易保持较高增长势头,市场规模持续扩大的同时,绿证核发也进入“全覆盖”新阶段。什么是绿证?“绿色电力证书是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所发绿色电力的‘电子身份证’,是可再生能源电量绿色属性的证明,也是认定可再生能源生产、消费的唯一凭证。”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王大鹏表示,绿证的核发和交易对推动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提升绿色电力消费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绿电交易作为绿色电力市场的核心机制之一,通过市场化交易手段,将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直接与需求侧用户连接起来,有效推动了可再生能源利用的规模扩大和绿色发展。”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史玉波表示,随着政策持续实施,大量绿证预计将涌入市场,未来一段时间内市场中绿证的供给量将远大于需求,拓展绿证的应用场景、促进绿证供需匹配将成为下一步的关键节点。

(责编:杨虞波罗、吕骞)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