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经济·科技

防范非法金融 成都组织1700余场次线下宣传

2025年05月27日08:38 |
小字号

原标题:稳赚不赔?收益超高?都是坑!防范非法金融,成都组织1700余场次线下宣传

“有段时间,有人组织免费旅游,随后推销购买羊奶粉、壮骨粉啥的,这种情况是不是有问题哦?”5月21日上午,在成都市锦江区锦华广场的老年文化骨干反诈宣传活动上,万达广场舞队的何阿姨现场咨询。社区工作人员赶忙警示:“保健品诈骗是针对老年人的主要诈骗形式,一定要提高警惕。”

近年来,非法金融活动手段不断翻新,尤其是针对老年人和年轻群体的诈骗案件频发。为提升市民防范意识,成都市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反诈宣传活动,并通过部门联动、严打整治,筑牢金融安全防线。

守好钱袋子,守护幸福家。

警惕防范——自开展防范非法金融活动宣传以来,成都全市开展线下宣传1700余场次,覆盖241.4万人次。违法必究——成都对非法集资保持高压打击态势。2020年以来,全市公安机关立案400余起,刑事打击1700余人。风险自担——律师提醒:根据《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三款规定,因参与非法集资受到的损失由集资参与人自行承担。

进社区、进学校、进万家

全市线下防非宣传超千次,覆盖人群241万人。

进园区、进社区、进学校、进万家……防范非法金融活动,成都多措并举,自开展防范非法金融活动宣传以来,全市开展线下宣传1700余场次,覆盖241.4万人次。活动开展以来,共发布短视频31个,总点击量350.5万余人次,转发量33.7万余人次。

在四川天府新区正兴街道,开在小区院落坝坝会里的防范非法金融活动宣传会,吸引了小区院落里的居民注意。这个开在小区院落小广场里的坝坝宣讲会,主题就是“防范非法集资,共筑平安防线”。现场用宣传展架展示了非法集资的常见手法,由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来讲解和引导正确的投资观念。

“平时我的生活,就是做饭、带孙娃子,我最喜欢在院落里跳坝坝舞。这次看到小广场的防范活动,其实对于我们这种连智能手机都不会操作的人特别有用。每一份宣讲资料我都要了一份,带回去给家里人看!”院落生活的彭婆婆表示。

5月21日,青白江举办了以“识破套路·守住家底”为主题的防诈公益讲座,专门邀请了独居及空巢老人等人群。这次讲座邀请华西证券资深专家代运硙,详细剖析了当前金融诈骗的现状,揭露了常见非法金融活动,通过典型案例揭示了技术驱动型诈骗、复合型诈骗手法。

“这类宣传活动对我们老百姓来说非常有用,学到很多保护自身财产安全方面的知识,回去后,我一定当好防范非法集资的家庭讲解员,自觉带动身边老人、亲戚朋友抵制高息诱惑,远离非法集资,谨防金融诈骗。”社区居民李婆婆表示。

咨询宣讲、案例解读 给非法金融按下“刹车键”

宣传活动不仅普及知识,更在关键时刻阻止诈骗发生。

“养老院预存10万可享终身优惠,每月还返还利息,可以去吗?”“最近收到某理财平台广告,承诺年化收益20%,要求先转账充值才能参与投资。请问是否存在风险?”……随着宣讲活动越来越多,案例越讲越详细。通过宣讲活动,在发生非法集资案件之前,给非法金融按下“刹车键”。

近期,温江区财政、公安、柳城街道、文庙社区联合在温江文庙广场开展防范非法集资宣传。“当时就有一位婆婆拿着手机过来,问我们这个投资行不行。”区财政局工作人员回忆,这是一家新开的卤鹅店,宣称市民可以对前期养殖鹅进行投资、认养。

获悉情况后,工作人员一方面稳住婆婆情绪,另一方面向相关部门反映,去调查了解这家店铺。“经核实,所谓的鹅养殖场是子虚乌有的,当事人就是通过诱导中老年人投资养鹅,虚高承诺,变相返利。我们查实后发现全是诈骗。”

“最近黄金涨得比较快,有朋友给我介绍了一个黄金投资理财产品,你看得不得行?”5月19日上午,在锦江区莲桂广场开展的“打击电信诈骗犯罪,构建平安和谐社区”宣传活动上,居民刘阿姨向工作人员咨询。

工作人员了解后发现,购买该理财产品并不会真的得到黄金,而是所谓的被寄存在产品销售公司,工作人员认为存在极大的诈骗本金风险,赶忙告知刘阿姨风险。“谢谢,我最开始听到周围朋友提现了,以为没问题。我记住了,保证稳赚不赔或过高收益的都是诈骗。”刘阿姨表示。

在日常防非宣传中,网格员也在日常巡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5月8日下午,温江区万春镇南岳社区网格员接到微网格员反映:辖区内某住宅前大量人员异常聚集。到达现场后,网格员发现房间内约有二十几人,多数为老年人,且有人在说“只需要投10400元”等语句,疑似在进行非法活动。网格员立即通知派出所和镇政府相关部门。

经区公安分局经侦警察现场调查发现,这群人在进行非法传销活动。经警察和社区工作人员耐心讲解教育,大家意识到被骗,纷纷表示不再参与并离开。通过网格员及时发现异常,及时联系相关部门处置,避免了参与人群的重大经济损失,守住了老百姓的钱袋子。

严打非法集资 三年挽回损失29亿元

针对高发频发的非法集资案件,成都由市委金融办、市公安局牵头,政法、法院、检察院、司法、市场监管等多部门参与,联动研判处理。

违法必究,成都对非法集资保持高压打击态势。2020年以来,全市公安机关立案400余起,刑事打击1700余人,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29亿元。今年1月,成都中院通报的2024年度“十大典型案例”中,王某某等人利用虚拟货币集资诈骗案位列榜首,该案造成2.9万余人损失17亿元,主犯被依法严惩。

下一步,成都还将严打非法金融活动,“首先,还是要加强防非宣传教育。通过多渠道、多形式、接地气、广覆盖的宣传,引导人民群众提升防非识别能力,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其次,加强风险监测预警。通过线上监测、线下排查等多种措施,及时发现、研判、预警并有效处置苗头性、潜在性风险隐患。”成都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同时,加强部门协调联动。建立健全部门协同、市区联动的综合防控机制,加强与中央驻蓉金融监管部门协调配合,依法将各类地方金融活动纳入监管,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

非法集资不仅针对老年人

法律规定:所受损失由参与人自行承担。

“很多人以为非法集资针对的都是老年人,其实这个观念是错误的。”成都市委金融办监督问责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以养老项目为主的非法集资主要针对中老年人,通过提供“养老服务”、投资“养老项目”、销售“老年产品”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以农业产业项目非法集资主要针对的是年轻人,通过代种植(养殖)、租种植(养殖)、联合种植(养殖)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

特别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对非法金融活动一定要警惕防范,根据《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三款规定,因参与非法集资受到的损失由集资参与人自行承担。

“从我们办理的大量案件来看,非法集资款项往往被挥霍或挪用,即便案件侦破,剩余资金也通常无法覆盖全部损失。”北京中银(成都)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罗云提醒公众,非法集资不受法律保护,一旦参与,很可能面临血本无归的局面。《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非法集资中获取经济利益。他提醒,参与非法集资不仅可能损失本金,已获收益也可能被追回,切勿抱有侥幸心理。

成都市委金融办、市公安局提醒:广大群众一旦发现或经人提醒自己参与非法金融活动中,应及时止损并保存好相关证据,立即向成都市非法集资举报专线(028-61882450、028-86408800)举报或依法向公安机关报案。同时,欢迎广大群众积极举报,对查证属实的,成都市将按照群防群治奖励办法进行奖励。(记者 颜雪 来源:红星新闻)

(责编:曹淼、李源)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