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電截至昨天,三大國有上市石油公司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上半年業績報告均已出爐。按照國際財務報告准則,上半年中石油實現淨利潤254億元,同比大幅降低62.7%﹔中石化實現淨利潤254億元,同比下降22%﹔中海油實現淨利潤147.3億元,同比下降56.1%。
國際原油價格同比大幅下跌無疑是上半年影響“三桶油”利潤的主要因素。根據中期業績報告,上半年中石油勘探與生產板塊實現經營利潤329億元,同比降低近68%﹔中石化油氣勘探開發業務實現經營虧損18億元,同比減少收益301億元﹔專注於油氣上游開發生產的中海油上半年淨利潤則大幅下降逾五成。
國際油價去年上半年依然在每桶100美元上下波動,自去年年中開始出現斷崖式下跌。今年以來雖一度略有上升,但進入6月,在供需層面一系列利空因素影響下,再度進入下跌通道。
原油價格暴跌對勘探生產業務是巨大利空,但另一方面也意味著煉油和化工業務成本的下降。特別是對於進口原油近八成、煉化業務佔比較大的中石化來說,利好更為明顯。上半年中石化煉油業務實現經營收益同比大幅增長57%,化工業務由虧轉盈,經營收益同比增加141億元﹔中石油煉化業務也實現自2011年以來首次整體盈利,同比扭虧增利近81億元。
中石油總裁汪東進在業績發布會期間透露,國家能源局進行的油氣體制總體改革方案制定工作目前正在征求意見、修改完善階段。油氣管網分離改革,符合油氣體制行業改革的大方向是重點內容之一。
今年上半年,“三桶油”母公司均迎來換帥,王宜林、王玉普和楊華分別接任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董事長。在油氣行業經歷一輪反腐后,此輪集中換帥意味著中國油氣行業一個新時代的開始。
■分析
市場轉變提供改革良機
市場的轉變對於國有石油企業為搶佔市場份額上項目“鋪攤子”、海外市場擴張以及高度集權的內部管理體制等無疑是巨大挑戰。
“高油價掩蓋了企業存在的很多問題。”中國石油大學中國油氣產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董秀成說,低油價讓石油公司面臨比較困難的環境,但也給企業加強投資決策科學性、改革內部管理體制、強化成本控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在“三桶油”中期業績報告中,降本增效、開源節流、加強管理、深化改革等也成為高頻詞。
低油價下,石油公司遠期投資無疑會縮減。但對於石油對外依存度接近60%的中國來說,國有石油公司如何保持資源的可持續性成為重要課題。董秀成認為,對於以資源為核心和基礎的石油公司來說,確保上游勘探開發一定規模的投資是未來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雖然風格各不相同,但‘穩中求進’應該說是目前三位新任‘掌門’的總基調。”董秀成說,預計等待國家油氣體制改革整體方案明確后,“三桶油”未來一段時間的發展戰略也將逐步明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