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指3000點附近,A股投資價值已經凸顯。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上証50指數PE是8.6倍,PB是1.2倍﹔中証100指數PE是9倍,PB是1.3倍﹔滬深300指數PE是10.6倍,PB是1.4倍。上述三組A股成分指數與港股恆指和國企兩組成分指數,與海外多數市場比較,位列估值窪地。因此,從指數投資角度而言,A股市場已具備極高價值投資基礎。
A股價值備受爭議的第二個焦點問題是中小創股票的估值泡沫,該現象同樣存在於美股納斯達克市場。納斯達克市場2500余家上市公司,撇除微軟、谷歌等大型藍籌股的估值貢獻,2400家公司統計估值是88倍PE,2200家公司統計估值是112倍PE,2000家公司統計估值是572倍PE。
A股創業板市場由於時間遠短於納斯達克市場,因此目前還缺乏類似微軟、谷歌這樣的大型藍籌股,需要時間來培育。其次,前期A股創業板泡沫體現在高估值大市值,即部分創業板股票高估值同時還是大市值,而納斯達克市場高估值股票撇除亞馬遜等市銷率巨頭之外,普遍是小市值股票,即2000家公司市值小於100億人民幣。因此,目前A股市場中小創高估值股票市值大幅萎縮之后,創業板市場估值中位線數據分布狀況已優於納斯達克市場估值中位線數據分布,中証500指數的估值穩定系數大幅度提高。
根據全球市場藍籌股盈利分布,以及基於中國經濟轉型成功的預期,A股市場的成長性價值還沒有被挖掘。
最新2014年全球藍籌股財報數據統計顯示,全球最賺錢藍籌股來自四個行業,排序分別是銀行、科技、能源和電信,這個排序體現出較強的中國因素,因為全球最賺錢前20家公司中有6家銀行股,其中國內銀行股佔了4家,而且排名是在前8名。假設剔除4家中國銀行股的因素,全球最賺錢行業排序是科技、能源、電信和銀行,這一排序背后可以折射出實體經濟和股市之間的映襯關系。
2014年全球最賺錢企業排名第二是蘋果、第六是三星、第十是微軟,這些公司可以歸類於科技股范疇,同時也是消費電子板塊。類似上述科技股在全球市場藍籌股比重中的地位,A股市場往往被地產保險等資產價格股取代。能源股上榜有7家,但業績都有遞減趨勢,這與能源股板塊近年來在A股市場的權重表現相仿。根據1957年標准普爾500指數設立之后的市值權重統計,股市與實體經濟吻合度體現在行業板塊的市值變遷,科技股與能源股是構成標准普爾500指數權重的兩大權重板塊。企業成長的基礎與經濟轉型相關,市值成長空間則是從低到高。
對於被動型投資者而言,A股市場藍籌股指數根據股息率等投資價值測算,已經具備長期投資的戰略價值。對於主動型投資者而言,中國經濟轉型的潛能釋放,將重構藍籌股指數的權重比例,這就是A股市值的成長空間。